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求之靡途靡:没有 |
B.脱然有怀脱然:轻快的样子 |
C.会有四方之事四方之事:战争爆发 |
D.尝从人事人事:指做官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耕植不足以自给作《师说》以贻之 |
B.眷然有归欤之情此小大之辩也 |
C.家叔以余贫苦但以刘日薄西山 |
D.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急于星火 |
下列不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的一项是
A.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 |
B.质性自然。 |
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
D.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
请把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2)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吴士好夸言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指孙子和吴起)。遇元季(元朝末年)乱,张士诚称王姑苏,与国朝争雄,兵未决。士谒士诚曰:“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士诚以为然,俾(使、令)为将,听自募兵,戒司粟吏勿与较赢缩。士尝游钱塘,与无赖懦人交,遂募兵于钱塘。无赖士皆起从之,得官者数十人,月靡粟万计。日相与讲击刺坐作之法,暇则斩牲具酒,燕饮其所募士,未尝能将兵也。李曹公破钱塘,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抵挡)。搜得,缚至辕门诛之。垂死犹曰:“吾善孙吴法。”下列四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尤善谈兵善:善良 |
B.戒司粟吏勿与较赢缩赢缩:盈亏 |
C.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 举:全 |
D.士及麾下遁去 遁:逃跑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吴士好夸言”的一组是
①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 ②士尝游钱塘,与无赖懦人交③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④戒司粟吏勿与较赢缩⑤与国朝争雄,兵未决⑥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
A.①③⑥ | B.①②④ | C.③④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吴士迎合张士诚欲夺天下的心理,请命统兵收复中原,实际上他只会结党营私,挥霍享乐,只打了少数几仗,虽临阵脱逃也没免掉一死。 |
B.吴士喜欢谈用兵之法,愿辅佐张士诚称霸天下,但他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又缺乏组织才能,最后身死敌手。 |
C.吴士自恃才高,纵论天下形势,认为张士诚不能称霸的原因是任用了地位低下的人,他们只配和老鼠打仗。 |
D.吴士只会自夸,利欲熏心,骗得张士诚信任,但他既不善用人又不善用兵,一上战场就逃跑,他设定的“与国朝争雄”的计划成了泡影。 |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形势莫便于姑苏
(2)然而不霸者,将劣也
(3)得官者数十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也。少为军卒,事梁太祖。彦章为人骁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铁枪,骑而驰突,奋疾如飞,而佗人莫能举也,军中号王铁枪。
梁、晋争天下为劲敌,独彦章心常轻晋王,谓人曰:“亚次①斗鸡小儿耳,何足惧哉!”晋军攻破澶州,虏彦章妻子归之太原,赐以第宅,供给甚备,间遣使者招彦章,彦章斩其使者以自绝。然晋人畏彦章之在梁也,必欲招致之,待其妻子愈厚。
是时,晋已尽有河北,以铁锁断德胜口,筑河南、北为两城,号“夹寨”。而梁末帝昏乱,小人赵岩、张汉杰等用事,大臣宿将多被谗间,彦章虽为招讨副使,而谋不见用。龙德三年夏,晋取郓州,梁人大恐,宰相敬翔顾事急,以绳内靴中,入见末帝,泣曰:“先帝取天下,不以臣为不肖,所谋无不用。今强敌未灭,陛下弃忽臣言,臣身不用,不如死!”乃引绳将自经。末帝使人止之。问所欲言,翔曰:“事急矣,非彦章不可!”末帝乃召彦章为招讨使,以段凝为副。末帝问破敌之期,彦章对曰:“三日。”左右皆失笑。
彦章受命而出,驰两日至滑州,置酒大会,阴遣人具舟于杨村,命甲士六百人皆持巨斧。载冶者,具鞴炭,乘流而下。彦章会饮,酒半,佯起更衣,引精兵数千,沿河以趋德胜。舟兵举锁烧断之,因以巨斧斩浮桥,而彦章引兵急击南城。浮桥断,南城遂破,盖三日矣。
是时,段凝已有异志,与赵岩、张汉杰交通,彦章素刚,愤梁日削,而嫉岩等所为,尝谓人曰:“俟吾破贼还,诛奸臣以谢天下。”岩等闻之惧,与凝协力倾之。其破南城也,彦章与凝各为捷书以闻,凝遣人告岩等匿彦章书而上己书,末帝初疑其事,已而使者至军,独赐劳凝而不及彦章,军士皆失色。
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其于忠义,盖天性也。
(节选自《新五代史·死节传》)
注:①亚次: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小名。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跣足履棘行百步履:踩踏 |
B.间遣使者招彦章 间:中间 |
C.沿河以趋德胜 趋:奔向 |
D.与凝协力倾之倾:倾陷,设计陷害 |
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王彦章忠义正直的一组是()
①少为军卒,事梁太祖②而谋不见用
③彦章斩其使者以自绝④阴遣人具舟于杨村
⑤而嫉岩等所为,愤梁日削⑥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A.①③⑥ | B.②⑤⑥ | C.③⑤⑥ | D.①②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彦章为人骁悍勇猛,孔武有力。作战之时,手持一杆铁枪,骑马奔驰冲杀,迅猛如飞。 |
B.王彦章心里常常轻视晋王。晋军占据了黄河以北,夺取了郓州,军情紧急,他奉命出征时还对末帝说:三日便可击破晋军。 |
C.王彦章为人忠义不屈。晋军攻破澶州,俘获王彦章的妻子儿女带回太原,赐给他们住宅,供给的东西很齐备,想以此胁迫招降他,但他却不为所动。 |
D.王彦章受奸邪排挤,难为朝廷所用。攻破南城时,王彦章和段凝分别撰写捷报奏闻,赵岩等人隐瞒王彦章的捷报而上报段凝的,梁末帝立即派使者赏赐段凝。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帝取天下,不以臣为不肖,所谋无不用。
(2)段凝已有异志,与赵岩、张汉杰交通,彦章素刚,愤梁日削,而嫉岩等所为。
以下三节文字都选自《荀子-劝学》,阅读后请回答小题。
甲文: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①,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②
乙文: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为芷,其渐之滫(xiǔ,污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丙文: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注:①端而言,蠕而动。 端,微言;蠕,微动;意思是说极细微的言行。
②禽犊,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拿小禽兽作为礼物。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形乎动静(体现) | B.其渐之滫(渐渐) |
C.不临深谷(靠近) | D.教使之然也(这样) |
下列划线词语的用法与“以美其身”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耻学于师 | B.以窥周室 | C.以愚黔首 | D.谨庠序之教 |
甲文中画线句“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
B.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
C.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
D.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
甲乙丙三段文字,都是阐述与学习有关的话题,但内容各有侧重,请分析三段文字的内容。(3分)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3)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对……有利 |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 |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 |
下列句中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
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④吾尝终日而思矣
⑤登高而招⑥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⑦蟹六跪而二螯
A.①③⑥/②⑤/④⑦ | B.①②③/④⑤/⑥/⑦ |
C.①⑤/②③⑥/④⑦ | D.①③⑥/④⑤/②/⑦ |
文段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与其它三项有区别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B.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小题。
(一)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二)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三)
宋人有沽酒者,升概①甚平,遇客甚谨,县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沽,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尧欲传天下于舜。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共工又谏曰:“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又举兵而诛共工于幽州之都。于是天下莫敢言无传天下于舜。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一曰:“不以其所疑败其所察则难也。”
(节选自《韩非子集释》)
【注】①升概:这里指量酒器具。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顾:看 |
B.舍于翳桑舍:舍弃 |
C.为酒甚美,县帜甚高县:悬挂。 |
D.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沽挈:拿。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函梁君臣之首使尽之 |
B.而为之箪食与肉大臣为猛狗 |
C.迎而龁之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
D.不以其所疑败其所察倒戟以御公徒 |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A.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
B.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
C.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
D.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
“猛狗阻售”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什么?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2)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
(3)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