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说道:“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啄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国人( )
| A.普遍接受了不平等条约的苛刻待遇 |
| B.对“国门洞开”感到非常不安 |
| C.“天朝上国”的思想依然浓厚 |
| D.开始传播“师夷长技”的新思潮 |
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Washington’s Farewell Address)中,一再告戒“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
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华盛顿在此非常强调的是
| A.中央集权原则 | B.自由平等原则 |
| C.分权制衡原则 | D.司法独立原则 |
《德意志帝国
宪法》的最大特点是
| A.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 B.议会有参与制定法律的权力 |
| C.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 D.军国主义色彩 |
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
.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D.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 | B.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有战争的条件 |
| C.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 D.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推动了革命的发生 |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主要是因为
| A.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 B.表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
| C.阐明了阶级斗争学说 | D.提出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