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酵母菌的作用,尝试甜酒的制作方法,小敏同学在课外做了如下实验:①取甲、乙、丙三个洁净的烧瓶,分别加入适量的凉开水;②取适量淘洗干净的糯米,用锅蒸熟并冷却至室温;③将冷却后的糯米分成等量的两份,分别加入甲、乙两个烧瓶中;④向甲、丙两个烧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酒曲(含酵母菌);⑤将三个烧瓶的瓶口密封,并同时放在适宜的环境中,静置2-3天。
据此,请分析回答:
(1)小敏的实验中有_________组对照试验,变量为酒曲的一组是_________。
(2)三个烧瓶中最有可能生产出甜酒的是____________。
(3)在酿酒的过程中,酵母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酿好的甜酒表面有气泡出现,这是发酵过程中产生的 气体造成的。
(5)小敏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操作,制出的“甜酒”带有酸味,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组处理:
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试问:
(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取 (填序号)两组作对照.
(2)以“唾液”为变量时,应选取 (填序号)两组作对照.
(3)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左右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
在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这个实验中:
(1)探究的问题是: ?
(2)作出的假设是: .
(3)为什么实验后要把蚯蚓放回大自然? .
(4)在制定实验方案时,设计对照实验的目的是: .
在做了“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后,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在捕捉鼠妇是会发现,它们经常躲在什么地方?
(2)根据鼠妇的生活环境,你提出的问题是?
(3)实验时所用的鼠妇的数量是不是越多越好?为什么?
(4)在设计实验时,注意了使鼠妇的生活环境除外都保持相同,形成了两种环境的对照.
(5)实验中用了10只鼠妇而不用1只,为什么?
(6)实验完毕后,用过的鼠妇应该怎样处理?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
1 |
2 |
3 |
馒头碎屑或块 |
碎屑适量 |
碎屑适量 |
馒头块适量 |
唾液有无 |
2ml唾液 |
2ml清水 |
2ml唾液 |
是否搅拌 |
充分搅拌 |
充分搅拌 |
不搅拌 |
保温 |
37℃水浴保温10分钟 |
||
加入碘液 |
2滴 |
(1)本实验共设计了 组对照实验。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 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 。
(4)37℃水浴保温10分钟的目的是
探究蚯蚓在玻璃板和粗糙的纸上运动速度的快慢.
(1)提出的问题是: ?
(2)作出的假设是: .
(3)制订计划:取一条活的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并测量它在2min里蠕动的距离.将这条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观察它的运动,也测量它在2min里蠕动的距离.如此进行3次,求出蚯蚓在玻璃板和糙纸上各自运动的平均距离.对比结果,得出结论.
(4)实施计划(按实验计划进行):在观察过程中,你如何保证蚯蚓能正常呼吸? .
(5)得出结论: .
(6)实验后我们应把蚯蚓放回原处,这是因为生物的生活需要 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