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宋词,完成小题。
南乡子·送述古①
(宋)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 ①述古:陈襄,字述古,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时苏轼为杭州通判,陈襄先 调知杭州后又调离杭州。
句末“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一句既渲染了环境的 ,又将“荧荧”比作 ,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
简要分析本词两处“衬托”的艺术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
送韩汝度还关中①
[明]何景明
华岳云台万里情②,高秋落日眺秦城。
黄河一线通沧海,身在仙人掌上行。
[注]①韩汝度:作者友人。正德九年,因上疏指斥时政,被夺官还乡。关中:古代指陕西一带,也是韩汝度的家乡所在。②华岳:即华山,古称西岳,北瞰黄河,南临秦岭。云台:即云台峰,华山北峰。下文 “仙人掌”在华山朝阳峰。同为描写黄河、华山,与陆游“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相比,两首诗在写景的视角和手法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作为一首送别诗,本诗是怎样抒情的?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绮怀
清·黄景仁①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②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注】①黄景仁年轻时曾同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绮怀》组诗16首,即追忆此事。②红墙:指女子居所。第一联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请联系全诗分析三、四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初冬夜饮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1)诗题为“初冬夜饮”,结合全诗,请分析诗人是如何扣题的。
(2)前人评杜牧诗常有“抑扬顿挫之节”,此诗短短四句,也有波澜起伏,请简要分析。
(3)请简要概括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①,平海夕漫漫。
【注】①《论语·微子》有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两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讥笑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孔子的一番慨叹。题为“早寒有怀”,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特点的?请结合首联简要赏析。
本诗颈联、尾联分别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任选一联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各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作者此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简要概括。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