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的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动滑轮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实验数据如下表.
(1)第②次实验时,测得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约为 .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对于同一动滑轮,所提升钩码的重力增大,机械效率将 ;提升相同重力的钩码时,动滑轮的重力增大,其机械效率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F≠,可能的原因是: .
实验室购买了一批规格为" "的小灯泡,小明同学利用其中一只小灯泡做测量电功率的实验,他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实验中各元件完好,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小灯泡变暗,连接导线不能交叉)。
(2)小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得到了三组电压和电流的数据,填入他自己设计的表格。
次数 |
电压 |
电流 |
电功率 |
平均电功率 |
1 |
2 |
0.34 |
||
2 |
2.5 |
0.4 |
||
3 |
3 |
0.44 |
Ⅰ请指出这个表格设计不合理的地方 。
Ⅱ小明操作规范读数正确,根据表中数据,当小灯泡两端电压为 时,求得小灯泡的电功率为 ,故小明认为该小灯泡不合格,他判断的理由是 。
Ⅲ假如生产这种小灯泡钨丝的粗细是一定的,则这个小灯泡不合格的原因是钨丝的长度 (选填"大于"或"小于" 合格产品小灯泡钨丝的长度。
(3)小明还想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于是将甲图中的小灯泡换成电阻,当电阻阻值是 时,电流表示数为 ;要使电流表示数是 ,应将 的电阻更换为 的电阻;多次测量后作出的 图象是图中的 。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关数据记录在表中。
实验 次数 |
钩码重 |
钩码上升的 高度 |
绳端的 拉力 |
绳端移动的 距离 |
机械效率 |
1 |
4 |
0.10 |
1.8 |
0.3 |
|
2 |
6 |
0.10 |
2.5 |
0.3 |
|
3 |
6 |
0.15 |
2.5 |
(1)实验中,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应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二次实验中, 内钩码上升的高度为 ,则它运动的速度为 。
(3)第三次实验中,绳端移动的距离为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4)分析比较第一、二两次实验数据,有用功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两空均选填" "" "或" " 。由此可知,可采用 的方法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在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 相同。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 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 些。
(2)再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凹透镜(图中未画出),这时需要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 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如图1所示,小明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分别在粗糙程度不同的甲、乙水平木板上匀速直线运动,通过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改变压力,分别测出木块在甲、乙木板上滑动时的摩擦力,并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画出了滑动摩擦力 与对应压力 关系的图象。
(1)分析图象甲或乙可知,木块对木板的 越大,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也就越大;比较图象可知, (选填"甲"或"乙: 木板更粗糙。
(2)小明在实验中发现,拉着木块运动时很难控制"匀速",于是他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装置,将弹簧测力计固定,改为拉动平板小车,当他水平向左拉动平板小车时,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为 。这样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 。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电路如所示,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电源为三节干电池。
(1)用笔画线表示导线,根据电路图(图甲)将实物图(图丙)连接起来。
(2)正确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 ,灯 不发光,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则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小灯泡断路 。
(3)排出故障后进行实验,测得三种实验数据,请你分析实验记录数据和现象,回答问题。
次数 物理量 |
1 |
2 |
3 |
电压 |
2.0 |
3.8 |
4.5 |
电流 |
0.26 |
0.32 |
|
亮度 |
逐渐增大 |
||
电功率 |
①当电压表示数为 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通过小灯泡灯丝的电流为 .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是 。
②请写出此实验记录表格设计存在的不足之处: 。
③经多次测量和计算比较,我们发现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与对应电流的比值并不是一个定值,而是变化的,其可能的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