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中华民族在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的同时,也在思考着“中国往何处去”的问题。中国的先进人士将目光转向西方,向他们学习,开始了近代化的艰辛探索。
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四:20世纪初,在文化领域里,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封建思想文化展开了猛烈的抨击,掀起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李鸿章反思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运动的主张是什么?李鸿章“办了一辈子的事”,根本目的是什么?这一运动在近代化的探索中地位是什么?
(2)材料二中梁启超属于哪一派别?他的主张付诸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
(3)材料三所说的“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领导这场“革命”的政党是哪一政党?史学界对这一“革命”的评价既有成功论,也有失败论。请你分别说说理由。
(4)材料四中的“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指得是哪一场运动?这场运动中“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的两面旗帜分别是什么?
(5)根据上述材料进行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经历了哪些变化?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戊戌变法 新文化运动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我们的校园有时会看到这样一些不良的现象:洁白的墙壁上留下了脚印、球印,崭新的课桌上刻下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课间餐过后地板上躺着一些纸屑、果皮、塑料袋。请你运用儒家的思想教育观点,或运用法家的严格惩罚观点,或运用道家的自我觉悟的观点,就校风建设问题提出你的看法。(先指出该学派的思想,再结合实际的校园现象,提出你的看法。)

材料一:公元前1世纪的某一天,古罗马的执政官凯撒大帝穿着灿若朝霞的丝织长袍进入剧场,在场的百官以及贵夫人们惊叹声此起彼伏,觉得凯撒大帝简直“帅呆”了。于是穿中国锦衣绣服,成为当时男女贵族的流行时尚。
材料二:下图是古代著名中西陆上交通示意图:

(1)凯撒大帝的丝袍是通过材料二中的这条中西通道得到的,请说出这条通道的名称。
(2)图中这条通道在当时发挥了什么作用

苏轼诗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苏轼在这首词中提到的“三国”是指哪三国?
(2)苏轼这首词写的是历史上的哪个事件?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材料中的“汉武”指的是汉武帝,请从政治、经济、思想、军事、民族关系方面列举出能体现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大学及北京各校学生及代表上千人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由《京报》主笔邵飘萍报告中国外交的失效情况,群情激愤。北大一位同学当场咬破中指,撕断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全体学生更加激愤。第二天,五四运动爆发了。
材料二“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材料三“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织、印刷、奋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看五四运动的直接起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外争主权”指什么?
(3)从材料三我们可以知道,6月后,五四运动的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4)这次运动的结果如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