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以下是《大国法则》的部分内容摘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解放:新的思想观念往往产生于社会发展之先并引导社会转型;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1)近代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开始于哪个国家?
制度创新:国与国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国家制度的竞争,政治制度上的改革或者创新对于国家的兴盛有着重要作用。
(2)请写出17—19世纪英美两个国家为实现制度的创新与完善而进行的革命各一例。
民主法制: 民主、自由、平等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
(3)以世界近代史上的美、法两国为例,分别写出反映上述思想的法律文献各一例。
领袖引航:每当一位杰出领袖的政治生涯开始或结束时,人们的生活往往就起了变化,历史的进程也可能会随之发生变化。
(4)18世纪的北美面临着艰难抉择,请写出当时的这位“引路人”。 
历史启示:世界大国的版图变化没有结束也不可能结束,但世界大国的价值是恒久永存的。
(5)纵观大国的发展历程,依据你所学的世界近代史第一二主题,归纳推动欧洲社会巨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这对当今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 冷战后美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材料一中国的儒学为发动"启蒙运动"的学者们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启蒙运动"的先驱们用儒学的道德、理性批判欧洲的旧制度以及意识形态。
材料二 1998年元旦,全世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集会,向全世界郑重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均摘自《走进齐鲁文化》
请回答:
(1)儒家思想、法国启蒙运动的核心分别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二,应如何评价儒家思想?

(·广西来宾)探索、改革与民族复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年代尺

材料二土地改革以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四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邓小平
请回答:
(1)年代尺上改革开放的开端是什么?
(2)中国在1956年到1978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遇到了挫折。在取得的巨大成就中,石油工业尤为突出,结束中国靠"洋油"时代的事件是什么?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失误有哪些(请至少列举两例)?
(3)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土地所有制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4)依据材料三,我国1992年"大胆地闯"时提出建立什么经济体制?综上所述,中国的改革历程给你怎样的启示?

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14-17世纪,在欧洲出现了一场意义深远的运动。这场运动冲破了天主教会一千多年来对欧洲社会生活和人们精神世界的统治,淡化了神的主宰地位、强调人性的解放,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
材料二

材料三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反映了什么主题?这场运动的先驱者是谁?
(2)材料三出自哪部文件?这部文件的发表有何意义?
(3)在材料三体现的科学理论指导下,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什么?1917年的成功实践又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表

时间
发明者
国家
发明成果
1782年
瓦特
英国
改进蒸汽机
1825年
史蒂芬孙
英国
蒸汽机车试车成功
1866年
西门子
德国
发电机
1882年
爱迪生
美国
纽约市珍珠街发电厂
1885年
卡尔·本茨
德国
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试制成功
1903年
莱特兄弟
美国
飞机
1876年
贝尔
美国
电话机
1894年
马可尼
意大利
无线电报


--摘编自《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材料来源[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互联网在世界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全面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网络聊天、网上购物使人们足不出户也能够与其他人沟通并享受服务。
--摘编自《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与第一次相比取得哪些重大突破?
(2)材料二反映出美国制造业出现怎样的发展趋势?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形成这种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共合作进程大事年表

时间
大事
1936年12月
张学良、杨虎城为逼蒋介石抗日,联合行动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
1936年12月
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刁婷,与各方进行协商。宋美龄到达西安,与张、杨等就西安方面提出的六项主张进行谈判并达成了协议。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1937年9月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1942年元旦,中、美、英、苏等26 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相互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绝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宣言》把26个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种族、语言、宗教信仰和肤色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的国家级和到了反法西斯的大旗下。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中国抗击的日本兵力最多。按日军师团编制计算,从"七·七事变"到1945年,日本历年投入到中国战场上的陆军,平均每年占76.4%。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陆军主力仍分布在中国战场上。
--摘编自刘大年《抗日战争时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正式形成的标志。概括指出促成国共两党实现抗日的因素。
(2)材料一、二反映出中国抗日合作方式出现了怎样新的发展?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新发展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
(3)根据所学知识举出中共抗战的两个著名战役。请根据材料二、三谈谈你对中国抗战意义的认识。
(4)你从抗日战争胜利中得到什么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