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题。
生查子• 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闲居上饶城北之带湖。该词为其闲居期间记游所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作者运用什么手法写出青山、明月怎样的特性和共性?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作者在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后面问题。
眼儿媚【宋】石孝友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①,数竿修竹②,数叶芭蕉。
注:①萱草”又名“谖草”,古人以为此草可以忘忧。②杜甫《佳人》诗中有“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句。本词上片诗人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其中的一种简要分析。
结处三句 ,“萱草”“修竹”“芭蕉”,一句一景,而含不尽之意,试简要分析。
阅读下列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感遇
陈子昂①
兰若②生春夏,芊蔚③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注]①陈子昂(公元661—702)梓州射洪(四川射洪县)人,二十四岁中进士,官至右拾遗,直言敢谏;三十六七岁随建安王东征契丹,建议不被采纳,反受降职处分,三十八岁辞官还乡,被射洪县令陷害,死于狱中。②兰若:均为香草名。③芊蔚:花叶茂盛状。整体感知这首诗,简要概括这首诗的思想内容。(4分)
这首诗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简要赏析。(4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虞美人(宿龟山夜登秋汉亭)
归来峰下霜如水。明月三千里。幽人独立瞰长淮。谁棹扁舟一叶、趁潮来。
洞庭湖上银涛观。忆我烟蓑伴。此身天地一浮萍。去国十年华发、欲星星。
【注】:①龟山:在江苏盱眙县,作者此时仕宦于淮南。②洞庭湖:作者是湖南人,家在洞庭湖边。③烟蓑伴:指渔翁一类的朋友。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本词的上下阕分别描绘出怎样的景色?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秋斋即事
许棐
桂香吹过中秋了,菊傍重阳未肯开。
几日铜瓶无可浸,赚他饥蝶入窗来。
【注】了:结束。铜瓶:这里指花瓶。浸:泡、栽,指栽花。诗的前两句写景,是如何表现时令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绪?
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并指出它们表现出怎样的语言风格?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新晴
刘攽 〔注〕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注:刘攽(1023-1089年),字贡父,一作赣父,号公非。与哥哥刘敞一同中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从此步入仕途。曾上书极力反对王安石变法,贬为泰州通判,后改为曹州知府。晚年任中书舍人这首诗是描写哪个季节的景物?诗中哪些意象富于季节特征?
这首诗的第四句最富表现力,请你加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