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开会,有分组讨论,也有全体大会,还有投票表决,和在人民大会堂的会差不多。”材料反映了(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 B.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
| C.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巩固 | D.基层民主得到扩大 |
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时发行的纪念章图片。“实事求是”四个字成为这枚纪念章主题内容的理由是()
| A.中共在这次会议上首次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 |
| B.会议重新确立“实事求是”为党的思想路线 |
| C.会议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 |
D.因为“实事求是”四个字是毛泽东 题写的 |
《共产党宣言》和《物种起源》的发表是19世纪欧洲思想界的重大事件。二者都()
A抨击了分配不公现象 B.挑战冲击了传统观念
C.揭示了生命演变规律 D.指导了国际工人运动
科学巨著《几何原本》前六卷本早在16、17世纪之交就由徐光启和利玛窦合译出版,两个半世纪后,李善兰(18ll一1882,清代著名数学家、翻译家、天文学家)与伟烈亚力(注:英国传教士、19世纪著名汉学家)合译的后九卷本才在中国面世。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①政府的文化专制②传统的重农思想
③翻译人才的匮乏④盲目自大的愚昧心态
|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下图为1833~1915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图。1905—1913年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
①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②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扩大
③新文化运动的推动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 B.维新变法时期 |
| C.辛亥革命时期 | D.新文化运动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