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l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部分结构中的某些生命活动过程,①﹣⑦代表各种物质,甲、乙代表两种细胞器。图2表示该植物叶片CO2释放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S代表有机物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乙两种细胞器的膜面积都很大,其中甲增加膜面积主要是通过    ,乙增加膜面积主要是通过         
(2)若该绿色植物长时间处于黑暗状态中,则图1中“⑥→⑤→⑥”的循环能否进行?      ,原因是             
(3)若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图2为CO2浓度一定,环境温度为25℃时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得的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
①图2中的A点时,图1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       ;当光照强度处于图2中O﹣D间,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为                (用图中符号表示),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的量为              (用图中符号表示)。
②当光照强度处于图2中的D点时,图1中“物质⑦”的去向是扩散到乙和       ,D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继续上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③请在图2中用虚线绘出环境温度为30℃时,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
(要求在曲线上标明与图中A、B、C三点对应的a、b、c三个点的位置)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人工湿地的作用 脑的高级功能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甲、乙、丙三位同学均对酵母菌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探究。甲、乙两同学先配制了含有酵母菌生长所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的培养液,调节到酵母菌生长的最适pH,各取1mL于试管中,接种等量的酵母菌菌种,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进行计数。
(1)甲同学直接取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观察到的图像如右图所示。已知计数板方格总边长为1mm,涂抹厚度为0.1 mm。

①在从试管中吸出酵母菌培养液时,为了确保随机取样,必须
②若计得每一小格中酵母菌平均为10个,则该1mL培养液中共含有酵母菌约个。
(2)乙同学将500个红细胞与该1mL培养液混匀后制片观察,进行随机统计,结果如下:


视野1
视野2
视野3
视野4
红细胞数(个)
21
17
22
20
酵母菌数(个)
102
98
106
94

则:①该同学调查模拟了种群密度调查中的(方法)原理。
②该1mL培养液中共含有酵母菌大约个。
(3)丙同学欲探究pH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他的实验如下,请补充完整。
①配制含酵母菌生长所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的培养液,各取2mL加入数支试管中;


在正常人体细胞中,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结合酶基因abl位于9号染色体上,表达量极低,不会诱发癌变。在慢性骨髓瘤病人细胞中,该基因却被转移到第22号染色体上,与bcr基因相融合。发生重排后基因内部结构不受影响,但表达量大为提高,导致细胞分裂失控,发生癌变。下图一表示这种细胞癌变的机理,图二表示基因表达的某一环节,据图回答:

(1)细胞癌变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据图一分析,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其调控机制主要发生在[ ]___________过程。
(2)细胞癌变的病理很复杂,图示癌变原因,从变异的类型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3)图二示图一中的[ ]_______________过程,其场所是[ ]______________。
(4)分析图二可见,缬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________,连接甲硫氨酸和赖氨酸之间的化学键的结构式是______________。
(5)bcr/abl融合基因的遗传信息在从碱基序列到氨基酸序列的传递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有损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分)请回答下列有关温度与酶活性的问题:
(1)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
将盛有2mL唾液淀粉酶溶液的试管和盛有2mL可溶性淀粉溶液的试管编为一组,共四组。在0℃、20℃、37℃和100℃水浴中各放入一组,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然后,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继续放回原来的温度下保温。把________的时间作为本实验的起始时间记录下来。再每隔一分钟,取一滴混合液滴在盛有碘液的点滴板上进行观察,记录每种混合液蓝色消失的时间。通过比较混合液中____消失所需时间的长短来推知酶的活性。预计___温度下混合液因其中的酶失去活性蓝色不会消失。
(2)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随温度的升高会使___接触的机会增多,反应速率变快。其二,因为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随温度升高____会发生改变,温度升到一定程度,酶将完全失活。这两种作用叠加在一起,使酶促反应在某一温度下最快,这一温度就是该酶的__。
(3)科研人员通过蛋白质工程来设计改变酶的构象。在研究溶菌酶的过程中,得到了多种突变酶,测得酶50%发生变性时的温度(Tm),部分结果见下表:


半胱氨酸(Cys)的位置和数目
二硫键数目
Tm/℃
野生型T4溶菌酶
Cys51,Cys97

41.9
突变酶C
Cys21,Cys143
1
52.9
突变酶F
Cys3,Cys9,Cys21,Cys142,Cys164
3
65.5

(注:Cys上角的数字表示半胱氨酸在肽链的位置)
溶菌酶热稳定性的提高,是通过改变__和增加___得以实现的。从热稳定性高的酶的氨基酸序列出发,利用___方法获得目的基因,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可以生产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

(9分)布氏田鼠是生活在寒冷地带的一种非冬眠小型哺乳动物。下图为持续寒冷刺激下机体调节褐色脂肪组织细胞(BAT细胞)产热过程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寒冷刺激一方面使下丘脑部分传出神经末梢释放,导致BAT细胞中cAMP增加,促进部分脂肪分解,其产物进入线粒体参与细胞呼吸。另一方面寒冷刺激还能使下丘脑合成并释放的量增加,最终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
(2)UCP一1基因的表达要经过过程实现,BAT细胞内的能促进该基因的表达。
(3)有氧呼吸过程中大量ATP的合成是在完成的,该结构富含ATP合成酶,能在跨膜H+浓度梯度的推动下合成ATP。BAT细胞中,UCP一1蛋白能增大该结构对H+的通透性,消除H+梯度,无法合成ATP,使有氧呼吸的最后阶段释放出来的能量全部变成
(4)综上所述,在持续寒冷的环境中,布氏田鼠通过调节,最终引起BAT细胞中
,实现产热增加,维持体温的稳定。

(7分)请回答与生态调查相关的问题:
(1)某湖泊的水域主要分为河蟹网围养殖区及航道区,养殖的河蟹主要以沉水植物为食。研究人员对养殖区及航道区水生植物群落和水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

水生植物
种类
漂浮植物
浮叶植物
沉水植物
湖泊
采样区域
紫背
浮萍
水鳖

荇菜
金鱼藻
穗花
狐尾藻
苦草
马来
眼子菜
轮叶
黑藻
伊乐藻
采样点
养殖区1
+
+


++
++



++
养殖区2
+
+


++
++



++
航道区1




++
+
++
+
+
+
航道区2


+
+
+
+
++
++
+
+

注:+ 表示出现,++ 表示优势种
①从调查结果看,该湖泊水生植物群落存在明显的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植物充分利用光能等环境资源。
②除植物本身的生活习性外,造成养殖区与航道区优势种类型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③在夏季,航道区的苦草迅速繁殖达到最大量时可占湖泊中总生物量的60%以上,它所制造的有机物可用于细胞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利用等方面。除人为捕捞外,此湖泊大型肉食性鱼类数量稀少的主要原因是,导致高营养级生物获得能量少。
(2)研究人员调查了生态果园中某些昆虫的密度,结果如下表所示。


害虫
害虫天敌
昆虫种类
蚜虫
(头/枝)
雌成螨
(头/叶)
小花蝽
(头/枝)
瓢虫
(头/枝)
食蚜盲蝽
(头/枝)
昆虫密度
39.3
0.34
0.47
0.29
0.33

①两种害虫与三种害虫天敌属于不同种类,它们之间的差异属于多样性。
②果园中存在复杂的捕食关系,维持了果园的生态稳定,请根据调查情况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
③当果园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调节。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