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写到:“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以上材料反映了( )
| A.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领导人对于失败原因的反思 |
| B.中共当时对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迫切要求 |
| C.对中国社会的深刻认识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基础 |
| D.毛泽东是当时少数几位认识到进行农村革命必要性的思想家之一 |
“十二铜表法”颁布后,罗马共和国政府又制定了一系列新法律。公元前445年,坎努利斯法案废除了平民不得与贵族通婚的限制;公元前367年,李锡尼一塞克斯图法案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权利。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 A.罗马法强调公民法律地位平等 |
| B.罗马法改变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特权 |
| C.罗马法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
| D.罗马法对近代西方立法产生了重大影响 |
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说:北朝的强盛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作者旨在强调()
| A.北朝统治政策缺乏稳定性 |
| B.北魏因改革成为了强大帝国 |
| C.隋唐统治重创了士族势力 |
| D.孝文帝改革有重大历史进步性 |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 A.汉赋和唐诗 | B.话本和小说 |
| C.元曲和傩戏 | D.风俗画和文人画 |
“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辩浊清。久奈世儒横臆说,竞搜物理外人情。”这首诗反映了()
| A.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
| B.朱熹的“格物致知” |
| C.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
| D.王阳明的“心外无理” |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可以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
| B.“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
| C.“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
| D.“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