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从门间而窥( ) (2)晏子怪而问之( )
(3)夫问其故 ( ) (4) 晏子荐以为大夫(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为”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晏子为齐相
A.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 B.缚者曷为者也 |
C.二虫尽为所吞 | D.生于淮北则为枳 |
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一处。
其 御 之 妻 从 门 间 而 窥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2)既而归,其妻请去。
这段文字主要写了车夫和他的妻子,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加以评论。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奎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奎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捍:保卫。③泫然:水滴下的样子。(甲)文选自《孟子》,孟子,名,字,时期思想家。
解释划线词语的含义:
(1)所欲有甚于生者——(2)故患有所不辟也——
(3)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4)天祥泫然出涕——翻译句子: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
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乙】有言诸葛丞相惜赦①者。亮答曰:“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吴汉不愿为赦。先帝亦言:吾周旋②陈元方、郑康成间,每见启③告,治乱之道悉④矣,曾不及⑤赦也。若刘景升父子岁岁赦宥⑥,何益于治乎?”及费祎为政,始事姑息,蜀遂以削。
【注】①惜赦:吝惜赦免。②周旋:泛指应酬交际。③启:陈述。④悉:详尽、详细。⑤及:涉及。⑥宥(yǒu):宽恕、赦免。解释选文中加横线的词语。(2分)
(1) 论其刑赏 : (2)及费祎为政: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2)何益于治乎?概括【甲】段选文的内容。(2分)
【甲】【乙】两段选文写治国策略,但内容各不相同。两文的治国主张分别沙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孙权劝学》选自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___通史。
解释划线字词
(1)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 孰若孤?()
(3) 太夫人以荻画地() (4)及其稍长()从第一段选文中找出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从第二段选文中可以找出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翻译句子
(1)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2)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读完欧阳修儿时读书的故事,给你的启发是?
【古文阅读】
郭嘉谏曹操击乌桓①
曹操将击乌桓。诸将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②。郭嘉曰:“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破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③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桓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以生蹋顿④之心,成觊觎⑤之计,恐青、冀⑥非已之有也。表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操从之。
行至易⑦,郭嘉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趋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操乃密出卢龙塞,直指单于庭⑧,大破之,斩蹋顿及名王已下。尚及兄熙走辽东。
【注释】①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郭嘉:曹操手下著名的谋士。乌桓: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文中的“胡”“夷”也指乌桓。②许:指许都,当时国都。官渡之战后,袁绍的残余势力投奔乌桓,两股势力联合起来,对曹操构成重大威胁。同时刘表和刘备在南方又蠢蠢欲动。③尚兄弟:指袁绍之子袁尚、袁熙。④蹋顿:乌桓首领。⑤觊觎(jìyú):非分的希望或企图。⑥青、冀:地名,指青州和冀州。⑦易:易县,因易水而得名。⑧单于庭:乌桓的大本营。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刘表使刘备袭许(2)徒以威附(3)尚及兄熙走辽东下列句中划线的“于”与“袁绍有恩于民夷”中的“于”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 | B.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
C.莫不有求于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胡恃其远,必不设备。
⑵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曹操想平定北方乌桓,又担心虚国远征,带来后忧,郭嘉第一次劝谏分析指出了和,解除了曹操的忧虑;第二次劝谏特别强调的制胜因素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2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实词。
(1)诲女知之乎:(2)吾日三省吾身:
(3)是知也:(4)温故而知新:下列句中划线的“为”与“仁以为己任”中的“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知之为知之 | B.项为之强 |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D.以虫蚁为兽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亚运会即将在广州召开,让你选一句《论语》中的话作为欢迎标语,你将选哪一句,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