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2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实词。
(1)诲女知之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是知也: (4)温故而知新: 下列句中划线的“为”与“仁以为己任”中的“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知之为知之 | B.项为之强 |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D.以虫蚁为兽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亚运会即将在广州召开,让你选一句《论语》中的话作为欢迎标语,你将选哪一句,为什么?
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下面各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是人多以书 假余 |
假:借 |
B.久而乃 和 |
和:暖 |
C.同舍生皆 被绮绣 |
被:同"披",穿着 |
D.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 |
乐:快乐 |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从乡 之先达执经叩问 |
策 之不以其道 |
B.不敢出一言 以复 |
全石 以为底 |
C.学 而不思则罔 |
濯清涟 而不妖 |
D. 于我如浮云 |
皆以美 于徐公 |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A.(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会多次吃饭,(他)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B.(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我)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C.(我)处在逆境中,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他)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D.(我)处在逆境中,店主人每天会多次吃饭,(我)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4)用甲文的内容来印证乙文的观点,搭配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思而不学则殆。
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乙】
时命杜充 ① 守建康,金人与成 ② 合寇乌江,充闭门不出。飞泣谏请视师,充竞不出。会充已降金,诸将多行剽掠,惟飞军秋毫无所犯。三年春,召赴行在 ③ 。江西宣谕刘大中奏:"飞兵有纪律,人恃以安,今赴行在,恐盗复起。"不果行。秋,入见,帝手书"精忠岳飞"字,制旗以赐之。
(节选自《宋史•岳飞列传》)
【注释】①杜充:时任江淮宣抚使,留守建康。②成:李成,两次任南宋官职,后为金将。③行在:古代封建皇帝所在的地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改容 式车
②其将固可袭而 虏也
③飞泣 谏请视师
④人恃以 安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与",和"金人与成合寇乌江"中"与"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未复有能 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B.君 与家君期日中(《陈太丘与友期行》)
C.所识穷乏者得我 与?(《鱼我所欲也》)
D.微斯人,吾谁 与归?(《岳阳楼记》)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②帝手书"精忠岳飞"字,制旗以赐之。
(3)周亚夫和岳飞统领下的军队都纪律严明,这在【甲】【乙】两文中各有何表现?
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孔子世家赞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 ① 行止 ② 。"虽不能至,然心乡 ③ 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①景行(xíng):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②止:语助词。③乡:同"向"。
(1)小智同学想要知道"可谓至圣矣"中"至"的意思,他在《古汉语词典》中查出"至"的四项释义,他应该选
A.到
B.到达了极点
C.极、最
D.通"致",招致,达到
(2)文中作者"适鲁"的原因是 ,这首诗表达出作者对孔子 的感情。(第一空用原文填写)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曹刿论战》
( 乙)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教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周亚夫军细柳》
(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军士吏 被甲(同"披",穿着) |
亚夫乃传言开 壁门(墙壁) |
B.肉食者 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
小大之 狱(指诉讼事件) |
C.又何 间焉(参与) |
曩者霸上、棘门军(先前) |
D.使人 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
衣食所安弗敢 专也(独自享有) |
(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已而 之细柳军 |
醉翁 之意不在酒 |
B.何 以战 |
不 以物喜,不 以己悲 |
C.登轼 而望之 |
鸣之 而不能通其意 |
D. 其乡人曰 |
必先苦 其心志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4)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刿论战》选自编年体史书《左传》,《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司马迁的纪传体史书《史记》。
B."牺牲玉帛"是古代祭祀文化中的祭品,"持节""揖"拜"是与古代礼仪相关的词语。
C.《曹刿论战》对战争场面详加叙述,战前、战后则一笔带过这样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D.《周亚夫军细柳》写文帝在细柳营两次受阻,从侧面衬托了周亚夫恪尽职守、治军严明的形象。
(5)《周亚夫军细柳》一文,文帝称周亚夫为"真将军",那么,从《曹刿论战》可以看出,曹刿的,"真将军"体现在哪些方面?
文言文阅读。
①宋本,字诚夫,大都人。自幼颖拔异群儿,既成童,聚经史穷日夜读之,句探字索,必通贯乃已。尝从父祯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善为古文,辞必己出,峻洁刻厉 ①,多微辞 ②。
②本性高抗不屈,持论坚正,制行纯白 ③,不可干以私 ④;而笃朋友之义,坚若金铁。人有片善,称道不少置,尤以植立斯文 ⑤自任。居官清慎自持,饘粥 ⑥至不给。 本未弱冠,聚徒 ⑦ 以养亲,殆二十年;历仕通显,犹赁屋以居。及卒,非赙赠 ⑧几不能给棺敛,执绋 ⑨者近二千人,皆缙绅大夫门生故吏及国子诸生,未尝有一杂宾,时人荣之。本所著有《至治集》四十卷,行于世,谥正献。
(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九》,有删改)
[注]①峻洁刻厉:形容文章刚劲凝练而深刻。②微辞:委婉而隐含讽谕的语言。③制行纯白:行为纯洁。④不可干以私:不掺杂私心。⑤斯文:这里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⑥饘(zhān)粥:稠粥。⑦聚徒:招收学生。⑧赙(fù)赠:官府赠送的钱物。⑨执绋(fú)者:指前往送葬的人。
(1)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本往 质,所得造诣日深 |
质:询问,求问 |
B.尤以 植立斯文自任 |
植:树立 |
C.非赙赠 几不能给棺敛 |
几:几乎 |
D.时人 荣之 |
荣:荣耀 |
(2)下列各项加点词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必通贯 乃已 |
亚夫 乃传言开壁门 |
B.犹赁屋 以居 |
先帝不 以臣卑鄙 |
C.行 于世 |
海运则将徙 于南冥 |
D.而笃朋友 之义 |
甚矣,汝 之不惠 |
(3)翻译下面句子。
本未弱冠,聚徒以养亲,殆二十年。
(4)选文第①段主要表现了宋本 的特点:由第②段可知,宋本为官清廉,表现在稠粥都吃不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