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艾子有孙,年十许,慵劣不学,每加榎楚①而不悛②。其子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艾子怒曰:“吾为若教子不善邪!”杖之愈峻。其子无如之何。
一旦,雪作,孙抟③雪而嬉,艾子见之,褫④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其子不复敢言,亦脱其衣跪其旁。艾子惊问曰:“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其子泣曰:“汝冻吾儿,吾亦冻汝儿。”艾子笑而释之。
(选自〔明〕陆灼《艾子后语》)
【注释】①榎(jiǎ)楚:分别是灌木的名字,古代常用来做为刑具,这里指用木条或棍棒抽打。
②悛(quān):悔改。③抟(tuán) :同“团”,把散碎的东西捏聚成团。④褫(chǐ):剥夺。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其子仅有是儿(        )                 ②责必涕泣以请(        )
③杖之愈峻(        )                     ④其子不复敢言(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艾子笑而释之

A.得而腊之以为饵 B.朝而往 C.而吾以捕蛇独存 D.黑质而百章

请根据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1)孙抟雪而嬉 (标在动宾之间)
(2)寒战之色可掬(标在主谓之间)
翻译下列句子。
(1)吾为若教子不善邪?译文:
(2)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译文:
艾子最后为什么“笑而释之”呢?请结合文章,用自己的话阐述理由。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论语>十则》,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用“/”为问中划线句子做出停顿。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朋友交而不乎信 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后知松柏之后也凋____________________。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朋”指什么样的人?谈谈你的理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阅读《童趣》,完成下列问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请用“/”标示下列语句的句中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2分)
(1)昂首观之,项为之( )(2)怡然称快( )
(3)作青云白鹤( )   (4)数十,驱之别院( )
翻译句子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1)选文作者围绕物外之趣写了童年的三件趣事:

(2)本文第③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丰富想像句子“”;
第④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仔细观察句子“”。
仔细阅读全文,简要说说“我”能得到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论语(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的一部书。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4)己所不欲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上面四章中,只论学习方法的是______,只论修身做人的是______,既谈学习方法又谈修身做人的是_____。(只填序号)
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文言文阅读(9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的意思(2分)
日中()②已()③之:()④友人()
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2分)(标注两处)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从“ ”和“ ”
两点对答反驳。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
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3分)
翻译下列的句子。(2分)
与儿女讲论文义。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文言文阅读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1)物外之趣(2) 果如鹤云端
(3)数十(4)项为之
翻译句子。
(1)又留蚊于素帐中。 (2)以丛草为林。
简述作者回忆了童年哪几件趣事?
作者童稚时,时有物外之趣,关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句子回答)
请从文中找出两个成语。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