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人重义轻利,但到了明清以后却发生了变化,如:郑板桥本人曾明确制定了自己的润格“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他的《板桥润格》说得很干脆:“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这一现象最能反映( )
| A.清代文人重商意识增强 | B.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
| C.清代社会逐利风气盛行 | D.明清时期文化产业兴盛 |
它提供了密切联系联邦德国与西方的最初手段,为法德永久和解奠定基础。它带来了作为共同市场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楷模的共同机构的新形式。上述材料中的“它”是指 ( )。
| A.国际联盟 | B.联合国 |
| C.欧洲煤钢共同体 | D.欧洲联盟 |
1946年9月19日,丘吉尔在苏黎士大学发表的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说中指出:“摧毁了纳粹政权之时……我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欧洲国家为此进行最初的实践是 ( )。
| A.建立北约 | B.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
| C.组建欧洲联盟 | D.成立欧共体 |
前苏联流传的一个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苏联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地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飞机赶去排队啊。”这段笑话 ( )。
| 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
| B.较客观地分析了苏联工业化的弊端 |
| C.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
| D.指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
下表为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情况一览表。下列四个选项是有人从表格数据中得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 时间 |
国民收入平均年增长率 |
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 |
| 1966~1970 |
8% |
5% |
| 1971~1975 |
7% |
4% |
| 1976~1980 |
3% |
4% |
A.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国民经济逐年下降
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因而取得了巨大成就
C.农业和轻工业发展缓慢,最终制约了工业的发展
D.与美国军备竞赛,成为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
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上述说法 ( )。
| A.全盘否定了原有计划经济体制 |
| B.主张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
| C.认识到原有经济体制存在弊端 |
| D.试图改变所有制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