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人重义轻利,但到了明清以后却发生了变化,如:郑板桥本人曾明确制定了自己的润格“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他的《板桥润格》说得很干脆:“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这一现象最能反映( )
A.清代文人重商意识增强 | B.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
C.清代社会逐利风气盛行 | D.明清时期文化产业兴盛 |
1934年,国民政府公布《合作社法》,规定合作社是“依平等原则,在互助组织之基础上,以共同经营方法,谋社员经济上之利益与生活之改善”的团体,它是不同于公司的另一经济组织形式。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标志着封建剥削制度的废除 |
B.有利于国共合作开展全民族抗战 |
C.表明其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
D.反映了国民政府规范市场经济体系 |
历史纪年法是历史学习研究的基本内容,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公元前3世纪晚期秦朝建立 |
B.民国二十六年全面抗战开始 |
C.康熙五十年时康熙皇帝50岁 |
D.1898年是干支纪年的戊戌年 |
下图为清朝顺治九年(1652)——光绪十四年 (1888)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图表(据申学锋《清史研究·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编制)。据此可以推断( )
A.经济结构与社会变动促使税收结构变化 |
B.税收总量持续下降表明国力正逐渐衰落 |
C.农民运动迫使政府放弃了财税传统模式 |
D.外交政策调整使商业税收得以持续增长 |
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要求六部向内阁报告工作,科道监察官受内阁节制。从明太祖确立的政治传统来看,这一做法( )
A.整顿了吏治,维护纲纪 |
B.削弱了官员权力,加强皇权 |
C.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皇权 |
D.侵犯了皇权,侵犯六部权 |
柳宗元说:“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然,不与孔子异道。”材料反映出( )
A.佛教已取得政治统治地位 |
B.佛教和儒家思想皆为正统思想 |
C.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暴露 |
D.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