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据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编制。据该表分析英国议会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 )
| 时间 |
结果 |
| 1832年以前 |
5%的成年人有选举权,绝大多数是贵族 |
| 1832年 |
中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 |
| 1867年 |
城市工人有了选举权 |
| 1872年 |
施行秘密投票 |
| 1884年 |
农村工人有了选举权 |
| 1918年 |
男子21岁,女子30岁获得选举权 |
| 1928年 |
21岁以上的男女公民均获得选举权(除精神病人、国王、正在服刑的犯人) |
A.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B.民主进程呈现渐进性
C.实现了选举权利平等 D.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
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 1920 年的秋天阴云密布, 1922 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 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
| 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
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用于
| A.礼器和兵器 | B.礼器和用具 | C.农具和酒器 | D.兵器和农具 |
下列交通运输工具中,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创造的有
| A.火车、汽船 | B.汽车、汽船 | C.汽船、飞机 | D.飞机、汽车 |
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影响 | B.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 |
| C.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 D.美国放弃反对共产主义 |
辛亥革命后,出现了握手、鞠躬礼,大街上还不时能听到“先生”、“同志”的称呼,这不能表明
| A.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由理念化为行动 |
| B.列强对中国文化侵略不断加剧 |
| C.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出现了新陈代谢 |
| D.重大历史事件是社会习俗变迁的重要推动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