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据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编制。据该表分析英国议会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 )
时间 |
结果 |
1832年以前 |
5%的成年人有选举权,绝大多数是贵族 |
1832年 |
中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 |
1867年 |
城市工人有了选举权 |
1872年 |
施行秘密投票 |
1884年 |
农村工人有了选举权 |
1918年 |
男子21岁,女子30岁获得选举权 |
1928年 |
21岁以上的男女公民均获得选举权(除精神病人、国王、正在服刑的犯人) |
A.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B.民主进程呈现渐进性
C.实现了选举权利平等 D.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
1978年开始的农村改革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30年前农民年纯收入136元;如今增加到4 140元,30年前,我国的贫困人口大约有5亿,如今在耕地减少、人口增加的情况下,贫困人口减至2 500万……导致中国农村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原因是( )。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变革农村土地所有制度
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中国对三农政策的倾斜
A.①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观察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图,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因为实行了( )。
A.社会主义工业改造 |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1992年邓小平来到深圳,一天傍晚当散完步往回走时,市领导建议从原来的路上走回去,邓小平却风趣地说,我不走回头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有( )。
①中国不走计划经济的老路
②中国应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路
③中国应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④中国应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A.①④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② |
有人把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
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
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
最先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省份是( )。
A.安徽、四川 | B.广东、福建 |
C.山东、河南 | D.湖南、湖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