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赵康靖公神道碑
苏 轼
公讳既,字叔平。七岁而孤,笃学自力。年十七举进士。当时闻人刘筠、戚纶、黄宗旦皆称其文词必显于时,而其器识宏远,皆自以为不及。天圣五年,擢进士第三人,授将作监丞,通判海州。归见父老故人,幅巾徒步,人人至其家。
公为进士时,邓馀庆守涟水,馆公于官舍,以教其子。馀庆所为多不法,公谢去。数月,馀庆以赃败。及公为守,将至,或榜其所馆曰豹隐堂,赋者三十余人。岁饥,公劝诱富民,得米万石,所活不可胜数。
出知洪州,属吏有郑陶、饶奭者,挟持郡事,肆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有归化兵,皆故盗贼配流已而选充者。奭与郡人胡顺之共造飞语以动公,曰:“归化兵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有变。”公笑不答。会归化卒有自容州戍所逃还犯夜者,公即斩以徇,收陶下狱,得其奸赃,且奏徙奭歙州,一郡股栗。
知滁州,山东大贼李小二过境上,告人曰:“我东人也。公尝为青州,东人爱之如父母,我不忍犯。”遂寇庐、寿,犬牙不入境。李参为河北转运使,职事办治,进秩二等,且官其一子。郭申锡为谏官,争之曰:“参职事所当办,无功,不可赏。”上怒,欲罪申锡。公言:“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吾过。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
英宗即位,迁户部侍郎,又迁吏部。熙宁初,迁左丞,公年七十矣,求去位,不许。章数上,乃以为观文殿学士、吏部尚书、知徐州。遂请老不已,以太子少师致仕。六年正月十五日薨,享年八十八。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馆公于官舍馆:安顿 |
B.不更给善米更:再 |
C.职事办治,进秩二等治:治理得好 |
D.陛下始面谕申锡谕:告晓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公七岁时就死了父亲,非常好学,17岁就去考进士,时人对他的文章很推崇,天圣五年,考中进士,做官后回乡探亲,对待乡亲不摆架子,非常谦逊。 |
B.赵公曾当过邓馀庆的家庭教师,他发现邓馀庆做了很多不守法纪的事就及早离开了,后来有人在他当年教书的地方挂上匾额为“豹隐堂”,意含称赞。 |
C.赵公到地方做洪州知州,属下有两小吏叫郑陶、饶奭,他们把持着郡里的事务,肆意做一些不守法纪的事情,前任知州不能管制他们,后来赵公惩治了他们。 |
D.赵公担任滁州知州,山东的大盗李小二路过滁州却没有进犯,原因是李小二是山东人,而赵公曾在山东青州做知州时有恩于他,被他当父母一样敬重。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2)公劝诱富民,得米万石,所活不可胜数
(3)遂请老不已,以太子少师致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潘纯传
徐显
潘纯,字子素,庐州人也。少有俊才。游京师,一时文学之士、贵卿之家争延致之。每宴集,辄云“潘君不在,令人无欢。”闻其至,皆倒屣出迎,及谈笑大噱,一座为倾。尝著《衮卦》以讽切当世。其初之辞曰“出门即衮,永无咎也”。其上曰:“以衮受爵,亦不足贵也。”或以达于文宗皇帝,欲系治之。亡徙江湖间,遇有以君事为滑稽士解者,事乃得释。
因客江南,值京师所与游者平章事吴公可堂、治书侍御史廉公亮、秘书卿达公兼善、廉访使干公克庄、御史中丞吴公元震、廉访副使杜公德常、廉访佥事鲁公志道等皆持节在外,遂往来诸公间,名声藉甚。而江南大姓慕君气势,望风承谒。于是挈妻子居东吴,日与诸贵人觞咏为乐,所赋诗音节精丽,李义山、温庭筠辈不能过也。
至正壬辰间,兵起淮东西。淮南行省郎公曹公德照雅君言于上官,使人具书币辟参军谋事,君度不可为,谢遣使者,移家避地于越。时太尉高公为御史大夫,开行台于会稽,以君为上客,与参谋议。而大夫之子安为枢密院官判,掌兵柄。恃己为父客,以安事语大夫,公因召训戒。安忿惧,遂中君于法械,系以吏,送还吴郡。行次萧山道中,拉杀之,以暴疾闻。其子谷间走,窃得其尸,藏之会稽岳王坟。僧可观请于谷,葬君西湖岳王墓侧,大夫公不知也。
论曰:祸其可避乎?以郭璞之智而不能免,祸不可避也。果不可避乎?孔子微服而过,有避之道矣。必也尽其避之道,然后听于天,斯可以言命也。君尝约予避地,予留以全,君往以毙,其故何耶?君知避其身不知避其言,岂独兵之能杀身也哉?日见大山不睹眉睫,祸所由来矣。昔马援恃故旧以致主疑,梁松挟忿怨而害父客,《易》曰“言行,君子之枢机也”,可不慎乎! (《稗史集传》)
[注] ①衮:中国古代天子祭祀时所穿的绣有龙的礼服,代指君主。②至正(元年:1341年 — 末年:1370年):是元惠宗的第三个年号。③行台:魏晋至金代尚书台(省)临时在外设置的分支机构。“开行台”指设置分支机构。④郭璞,东晋著名学者,文学家、训诂学家、道学术数大师、游仙诗祖师、中国风水学鼻祖。西晋末年战乱将起,郭璞躲避江南,被王敦任为记室参军。后王敦欲谋反,郭璞被杀,时年49岁。⑤马援,东汉著名军事家,开国功臣之一,病死军中。死后蒙冤。他曾两次与梁松结怨。梁松,东汉大臣。光武帝朝驸马,深受宠爱。马援曾卧病,梁松前来看望,向马援行礼,马援没有还礼。梁松走后,马援说:我和梁松的父亲是朋友,虽然他当了驸马,但也不能乱了长幼之序。马援以为自己做得对,而梁松则怀恨在心。待到马援死后,梁松向朝廷状告马援指挥作战错误,并诬陷他生前从交趾带回一车“明珠文犀”(文犀是有纹理的犀牛角,特别珍贵)。梁松的诬陷使马援死后蒙冤,几无葬身之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以达于文宗皇帝,欲系治之系:逮捕、拘囚 |
B.谢遣使者谢:道谢、感谢 |
C.恃己为父客恃:依赖,依仗 |
D.予留以全全:保全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遇有以君事为滑稽士解者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
B.值京师所与游者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C.言行,君子之枢机也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
D.祸其可避乎秦王恐其破壁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潘纯有才能的一组是()
①潘君不在,令人无欢②文学之士、贵卿之家争延致之
③使人具书币辟参军谋事④江南大姓慕君气势,望风承谒
⑤以君为上客,与参谋议⑥葬君西湖岳王墓侧
A.①②④ | B.③⑤⑥ | C.①④⑥ | D.②③⑤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潘纯是庐州人,年轻时就有杰出的才能。他曾经在文章中说:“因为碰上皇帝而得到官爵,也不值得尊贵。”有人报告给了文宗皇帝,潘纯被迫逃亡。 |
B.潘纯客居江南时,恰逢京城同他一起游学的平章事吴可堂先生、治书侍御史廉亮先生、秘书卿达兼善先生等几人在外当官,潘纯就在他们之间往来,名声大震。 |
C.元惠宗壬辰年间,淮东淮西都起兵造反,淮南行省郎公曹德照派人带着聘书和礼物征召潘纯为参军谋事,他没有接受征召,搬家躲避到了越地。 |
D.作者认为潘纯只知道躲避灾祸之地却不知道避免会让自己遭受灾祸的言论,像昔日的马援梁松一样因言论丧命,所以人应该尽量选择避免灾祸的方法。 |
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
显谟阁待制董正封,知荣州。使宅一楼极高,可以远眺,而为大梧桐所蔽,举目殊有妨。命伐去。吏辈罗拜乞留,曰:“此木为吾州镇,盖逾二百年,有神物居之,颇著灵效。寻常事以香火,不敢怠。若除之,定起大祸,兼亦未必可致力。”董赋性刚烈,叱众退,自率工匠,运斤斧,自朝至暮,木已倒仆芟削。忽暴风驾云起根中,屋瓦飘扬,雷电晦冥,骤雨倾泻。董与家人共聚一室。其上如奔马腾踏兽蹄鸟爪穿透椽箔如欲攫人之势老幼咸怖泣叫相闻董怡然不为动。未三刻许,风雷皆息,内外晏如,略无所挠。郡人始叹诵其明决。董寿过八十,乃终。文中主人公董正封有什么性格特点,请简要回答。
请简述这段文字记述的故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上枢密韩太尉书①
宋·苏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①选自《栾城集》卷二十二。此文系苏辙19岁时写给韩琦的信,作者当时刚刚考取进士。枢密韩太尉即韩琦,当时任枢密使(掌管军事大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为文者气之所行行:显示 |
B.求天下奇闻壮观观:景物 |
C.恣观终南、嵩、华之高恣:尽情 |
D.然幸得赐归待选选:选择 |
下列哪三项可以作为“养气”的途径()
①以为文者气之所形②我善养吾浩然之气③求天下奇闻壮观
④且学为政⑤闻一言以自壮⑥周览四海名山大川
A.①④⑤ | B.②③⑥ | C.②⑤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作者在阐述“养气”说的时候,引孟子、司马迁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二人的文章,都不是学出来的,而是因为“气”充满在他们心中。 |
B.第二段,作者就自身经历进一步对“养气”说展开论述。作者前后不同的两种学习经历:第一种是交游不广、见闻不博,只学古人陈旧过时的东西;第二种是“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
C.第三段主要是颂扬韩琦,表明欲见之意。第二段“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是说韩琦在内政方面有如周、召二宫之贤,在领兵方面就像方叔、召虎那样能干。 |
D.作者写这封信的目的,是希望得到韩琦的接见。而见韩琦的目的则主要是学习从政之道。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①博士。
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缙绅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事中,则非其职矣。”未拜命,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②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祥语。卢航奏禾狂妄,谪监信州酒。遇赦,得自便还里。
初,陈罐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或谓其失对,禾曰:“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遂坐瓘党停官。
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寻母忧,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门下?”力辞,改汝州。辞益坚,曰:“宁饿死。”黼闻而衔之。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注:①辟雍:太学名。②宦寺:宦官。
(节选自《宋史·陈禾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指为生事,格不下格:搁置 |
B.黜幽陟明陟:进用 |
C.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曹:等、辈 |
D.寻母忧忧:忧愁 |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现陈禾刚直不阿的一组是()
①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②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③论奏未终,上拂衣起。④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⑤辞益坚,曰:“宁饿死。”⑥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
A.①②④ | B.①③⑥ | C.②④⑤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禾所奏切中时弊,有先见之明。他看到军备松弛,指出应增加守军、修补城墙,用来防备不测,后来果然发生了盗贼闹事。 |
B.陈禾尽职尽责,刚直敢言。他在由左正言升任给事中后,还弹劾童贯和黄经臣等玩弄权术,尽管皇帝一开始不爱听,他还是冒死进谏,再加上卢航的诋毁,最后他被贬谪到外地。 |
C.陈禾不畏强权,坚持正义。面对蔡京案的调查取证,他坚持蔡京确实有罪的观点,并愿舍生取义,最后他被诬陷为陈瓘的同党而获罪免官。 |
D.陈禾为人清高,不同流合污。王黼刚刚执掌大权时,陈禾对他十分鄙视,于是一再坚决要求辞官,王黼听说后对他怀恨在心。 |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
(2)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节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读本④,个别字词从其他版本)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岁通五经通:通晓 |
B.白益傲放益:更加 |
C.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辟:开辟 |
D.璘败,累系浔阳狱累系:捆绑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以命之衡因上疏陈事 |
B.以所业投贺知章何面目以归汉 |
C.遂荐于玄宗而君幸于赵王 |
D.白长笑而去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 |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2)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