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福泽谕吉(注:日本明治维新的政治家)力主“进行东洋攻略(注:侵略朝鲜、中国),使国内人心转而外”。
(1)据材料一,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日本的社会状况。概括“使国内人心转而外”的含义。
材料二 见下表。  甲午中日黄海海战双方舰队力量对比

项目
国别
参战
舰数
装甲
情况
总排水量(吨)
平均航速
(海里/时)
鱼雷发射
管数
火炮
总数
鱼雷
艇数
中国
12
12
34466
15.34
27
195
2
日本
12
12
40840
16.33
36
268
0

 
——摘自《中国近代战争史》
(1)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舰队在哪些方面与日本舰队存在差距?
材料三 李鸿章为避战保船,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日军趁机得到黄海制海权……1895年初,日军攻陷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无心再战,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
——摘自《中国历史》(岳麓书社)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创建北洋海军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写出黄海海战中率致远舰官兵英勇抗敌、壮烈牺牲的管带名字。
(4)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内部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中日建交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民族的强弱、国力的大小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是人们美好的愿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一一《墨子》
材料二(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茏,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材料三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佚,齐循例入政。则求读书求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是故下无才。上下无才,国之大惠也。科举立,斯二弊革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墨子有关官员选拔的观点是什么?
(2) 材料二、三都涉及到历史上的什么选官制度?试依据这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3) 概括指出上述选官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并援引材料二中的某一句话加以印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宗)谓使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谘其耕稼,此则富矣。”
——引自《贞观政要》卷八
材料二:武周时期搜罗人才,尝十道使人,天下选残明经、进士,及下村教童蒙博士,皆被搜扬,不曾试练,并与美职。能够重视农业,规定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则予以升奖。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表现在户数增长上,从永昌(689年)时的三百八十万户 ,到她去世时增至六百一十五万余户。
——出自《隋唐五代史纲》
材料三:“开元时,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娟一匹,钱二百;天下岁入之物,租钱二百余万缗(min),粟千九百八十余万户,庸调绢七百四十万匹,布千三十五万余端。
——《新唐书》卷五一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谁在位时期的什么统治局面?
(2)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指出这些局面的共同点?
(3)想一想这些局面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处于什么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
“一代天骄”结束了蒙古大草原部落间的纷争,建立了强大的蒙古汗国,忽必烈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
(1) “一代天骄”是指谁?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是指哪个朝代?
在这一朝代统治时期民族融合发展的实例列举一个。
(3)简述忽必烈的主要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
胡曾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现不回。”
皮日休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请回答:
(1)这两位诗人说的都是哪条河?谁在位时修建?分为哪四段?
(2)这两位诗人的观点有何不同?
(3)你能客观地评价一下这条大运河吗?

材料分析题:(共13分)
材料一: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衣覆天下。
材料二:宋朝时,朝廷时仰东南之财赋,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请回答:
(1)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在哪个时期完成?标志是什么?
(2)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3)请举出宋朝居世界首位的手工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