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体现的思想是
| A.“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 B.“摸着石头过河” |
| C.“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 | D.“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
澳大利亚学者费约翰将20世纪中国的国际形象的转变过程概括为“醒起来,站起来,飞起来”。其中标志着中国“飞起来”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 B.中华民国成立 |
| C.新中国成立 |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
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
|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
| 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下图为“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示意图”,对此图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率先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起步
②逐渐开放到东部沿海地带
③进一步开放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
④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右边是《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对其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 A.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
|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
| C.“八字方针”的提出促使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
| D.“大跃进”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这里“消失”的原因应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
|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D.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