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史学家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对题干所述“当时事件”的相关理解和认识,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渔”胜过于“鱼”,学习西方,要讲究策略 |
B.尽管不够全面和彻底,但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
C.从中可看出,作者对“当时事件”评价不太高 |
D.折射出了“当时事件”学习西方认识上的偏差 |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两陲,费累百万”与此同时的社会问题不包括
()
A.“倭患起于市舶,遂罢之” |
B.“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七八” |
C.“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为俗” |
D.“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
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的不可分割一部分最早始于()
A.秦朝 | B.西汉 | C.唐朝 | D.元朝 |
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下列有关唐朝的史料中属于原始史料的是()
A.昭陵石刻像残块 | B.《新唐书》 |
C.电视剧《贞观长歌》 | D.有关唐朝的传说 |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这说明当时科举制的影响有()
①张扬了“学而优则仕”
②推动社会向学风气的形成
③科举成为时人走向官场的重要途径
④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隋炀帝命人编著全国各地风俗,编写者“以吴人为东夷”。隋炀帝加以愤责,并称:“昔汉末三方鼎力,大吴之国,以称人物……自平陈之后,硕学通儒,文人才子,莫非彼至。”从中可看出隋朝时候江南()
A.经济较为繁荣,经济重心继续南移 | B.全国知名的大人物很多 |
C.文化发展,文人学者云集 | D.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