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甲为神经元细胞模式图,乙为突触结构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图中的结构只能在甲图中的⑤部位上形成 |
B.刺激甲图中的③,兴奋将发生双向递减的传导 |
C.乙图中兴奋的传递只能从A神经元到B神经元 |
D.甲图中⑤的末端将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 |
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
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
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⑦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
A.②③⑤⑥ | B.①④⑤⑦ | C.①②④⑤ | D.③④⑥⑦ |
若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属于
A.体液免疫 | B.细胞免疫 | C.自身免疫 | D.非特导性免疫 |
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
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
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 |
下图中A、B为两插条扦插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示意,其主要原因是
A.芽能发育成枝条 B.芽能进行光合作用
C.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D. 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长
在小麦地里施用一定浓度的2,4-D能除掉双子叶杂草,而对小麦无影响,对此现象的错误解释是
A.双子叶杂草对2,4-D的敏感性强 |
B.小麦对2,4-D的敏感性差 |
C.2,4-D对小麦的生长无作用 |
D.同一浓度的2,4-D对小麦和杂草的作用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