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①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②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①中雪兔和狼之间明显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1/8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80 kJ,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对植物增加消耗的能量是________kJ。
(3)图②中C代表的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_______。
(4)下图是某地一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y)。试回答
下列有关问题: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103 J),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为 .
(14分。普通班必做题)
玉米等C4植物的光合效率较水稻、小麦等C3植物的高,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最近,有人利用土壤农秆菌介导法,将完整的玉米PEPC基因导入到了C3植物水稻的基因组中,为快速改良水稻等C3植物,提高粮食作物产量开辟了新途径。请回答:
(1)若你是科技人员,最好采用途径获得玉米PEPC基因。
(2)获得PEPC基因后,将其导入土壤农杆菌的质粒中,以获得重组质粒,需要的工具酶
是和。
(3)导入完成后得到的土壤农杆菌,实际上只有少数导入了重组质粒。可在培养土壤农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最好筛选出成功导入了重组质粒的土壤农杆菌(假设质粒中含有标记基因如青霉素抗性基因)
(4)用含有重组质粒的土壤农杆菌感染水稻细胞,即使感染成功,即PEPC基因通过一定途径整合到水稻的基因组中,也不一定表达。其原因最可能是
A.玉米和水稻不共用一套密码子 |
B.水稻中缺乏合成PEPC的氨基酸 |
C.PEPC基因受到水稻基因组中相邻基因的影响 |
D.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的PEPC基因被水稻的某种酶破坏了 |
(5)PEPC基因在水稻细胞中成功表达的标志是。
(6)得到PEPC基因成功表达的水稻细胞后,科研人员常采用获得转基因水稻植株。
可能随机插入植物基因组内,导致被插入基因发生突变。用此方法诱导拟南芥产生突变体的过程如下:种植野生型拟南芥,待植物形成花蕾时,将地上部分浸入农杆菌(其中的
上带有抗除草剂基因)悬浮液中以实现转化。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收获种子(称为
代)。
(1)为促进植株侧枝发育以形成更多的花蕾,需要去除,因为后者产生的会抑制侧芽的生长。
(2) 为筛选出已转化的个体,需将
代播种在含的培养基上生长,成熟后自交,收获种子(称为
代)。
(3) 为筛选出具有抗盐性状的突变体,需将
代播种在含的培养基上,获得所需个体。
(4)经过多代种植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抗盐突变体。为确定抗盐性状是否由单基因突变引起,需将该突变体与植株进行杂交,再自交代后统计性状分离比。
(5)若上述
的插入造成了基因功能丧失,
从该突变体的表现型可以推测野生型基因的存在导致植物的抗盐性。
(6)根据
的已知序列,利用
技术可以扩增出被插入的基因片段。其过程是:提取植株的
,用限制酶处理后,再用将获得的
片段连接成环(如右图)以此为模板,从图中
四种单链
片断中选取作为引物进行扩增,得到的片断将用于获取该基因的全序列信息。
图表 1环状
示意图
A、B、C、D表示能与相应
链互补、长度相等的单链
片段;箭头指示
合成方向。
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存在朱砂眼和和褐色眼
基因,减数分裂时不发生交叉互换。
个体的褐色素合成受到抑制,
个体的朱砂色素合成受到抑制。正需果蝇复眼的暗红色是这两种色素叠加的结果。
(1)和
是性基因,就这两对基因而言,朱砂眼果蝇的基因型包括。
(2)用双杂合体雄蝇(
)与双隐性纯合体雌蝇进行测试交实验,母体果蝇复眼为色。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按红眼:白眼=1:1,说明父本的
基因与染色体的对应关系是
(3)在近千次的重复实验中,有6次实验的子代全部为暗红眼,但反交却无此现象,从减数分裂的过程分析,出现上述例外的原因可能是:的一部分细胞未能正常完成分裂,无法产生
(4)为检验上述推测,可用观察切片,统计的比例,并比较之间该比值的差异。
实验一: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
(1)实验中,对
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
租小鼠的处理。
(2)从图2可知,Ⅱ组与Ⅳ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说明血清中的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于
组小鼠的
细胞后,在4天内Ⅰ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说明该组
细胞(活化
细胞)细菌数量的增长,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
(3)实验中,Ⅰ~Ⅳ组小鼠感染的是,感染的时间是在注射
细胞或血清的天。
实验二:在体外观察小鼠的
细胞和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对细菌
的杀伤力,结果如图3。
图 3实验二结果图
(4)由图3可知,能有效杀伤细菌
的是细胞,而不是活化
细胞。
(5)有人假设,活化
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若用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包括。(填选项前的符号)。
a.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b.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
c.
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d.
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e.培养过未活化
细胞培养液 f.细菌
(6)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下图中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的三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据图回答:
(1)甲图表示分裂期,分裂后子细胞是细胞。
(2)乙图表示分裂期,其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是细胞,有条染色体。
(3)丙图表示分裂期,其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有对同源染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