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棉花纤维的长度,研究者取开花前2天(未受精)的棉花胚珠细胞(A)和开花当天(受精)的棉花胚珠细胞(B)在体外培养,于不同时间分别给予不同的激素。实验结果见下表。
| |
第1组 |
第2组 |
第3组 |
第4组 |
||||
| A |
B |
A |
B |
A |
B |
A |
B |
|
| 在培养液中添加的激素 |
培养于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 |
培养于含赤霉素的培养液中 |
培养于含生长素+赤霉素的培养液中 |
后期再添加生长素和赤霉素 |
||||
| 培养结果 |
均产生了纤维细胞并使之伸长 |
均产生了纤维细胞并使之伸长 |
均产生了纤维细胞并使之伸长 |
均没有纤维细胞产生 |
||||
上述实验表明( )
A.两种激素均能引起棉花胚珠细胞分化和伸长
B.受精与否决定了棉花胚珠细胞的分化和伸长
C.只要添加两种激素棉花细胞就能分化和伸长
D.两种激素共同使用和单独使用的结果不同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部分)的组成及物质和能量流动情况(秃鹫以动物尸体为食),该生态系统中( )
A. M代表光能,N代表热能,P代表无机盐、CO2 |
| B.共有4条捕食食物链,秃鹫所占有的营养级最多 |
| C.图中狼与蚊子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 |
| D.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科学家对生活在某生态系统的一个蜘蛛种群的能量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了能量流经这种肉食动物的有关数据如下(能量以种群的质量表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A.根据图中的数据不能算出猎物种群和蜘蛛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
| B.蜘蛛的最低营养级是第二营养级 |
| C.图中X代表从食物种群中流入到蜘蛛体内的能量 |
| D.如果蜘蛛全部死亡,对该生态系统其他物种不会有影响 |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证明某种细菌对植物树叶的分解作用,提出了三种实验方案。其共同之处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等份,实验过程保持树叶湿润。其他实验条件和步骤如下表所示。哪种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 )
| 序号 |
实验处理 |
|
| 甲 |
乙 |
|
| 方案一 |
无菌条件 |
自然条件 |
| 方案二 |
先灭菌,再放于适宜条件下 |
自然条件 |
| 方案三 |
先灭菌,再放于适宜条件下 |
先灭菌,然后接种某种细菌,最后置于适宜条件下 |
A.方案一 B.方案二
C.方案三 D.三个方案都不能达到
科学家在水深约3 200 m的太平洋底部的一副鲸的骨架上,发现了一种新型的蠕虫。这种蠕虫没有消化器官,它的附肢像树根一样伸入到鲸的骨髓里。蠕虫附肢里存在一些特殊的细菌,这些细菌能将骨中的脂肪转化为糖供给蠕虫进行生命活动。有关上述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蠕虫和细菌的代谢类型与乳酸菌相同 |
| B.细菌与蠕虫的关系在生态学上属于寄生 |
| C.鲸骨架→细菌→蠕虫构成了一条捕食食物链 |
| D.蠕虫和细菌属于海洋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
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为0 |
| B.种群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
C.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 ,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之后 |
| D.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