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是横截面积、长度均相同的甲、乙两根电阻丝的U-I图象。现将甲、乙串联后接入电路中,则
A.甲电阻丝两端电压比乙电阻丝两端的电压小 |
B.甲电阻丝的电阻率比乙电阻丝的电阻率小 |
C.在相同时间内,电流通过乙电阻丝产生的焦耳热少 |
D.甲电阻丝消耗的电功率比乙电阻丝消耗的电功率小 |
A、B、C三物块质量分别为M、m和m0,作如右图所示的连接,绳子不可伸长,且绳子和滑轮的质量、绳子和滑轮的摩擦均可不计,若B随A一起沿水平桌面做匀速运动,则可以判断()
A.桌面对A、B对A,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反,合力为m0g
B.物块A与B之间没有摩擦力
C.桌面对A、B对A,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同,合力为m0g
D.物块A与桌面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0g
伽利略在研究运动的过程中,创造了一套科学研究方法,如下框图所示:其中方框4中是()
A.提出猜想 | B.数学推理 | C.实验验证 | D.合理外推 |
关于重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地面向下的 |
B.把空气中的物体浸入水中,物体所受重力变小 |
C.挂在绳上静止的物体,它受到的重力就是绳对它的拉力 |
D.同一物体在地球各处重力大小不一定相同 |
1885年瑞士的中学教师巴耳末发现,氢原子光谱中可见光部分的四条谱线的波长可归纳成一个简单的经验公式:,n为大于2的整数,R为里德伯常量。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受到巴耳末公式的启发,同时还吸取了普朗克的量子假说、爱因斯坦的光子假说和卢瑟福的核式结构原子模型,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理论。根据玻尔理论,推导出了氢原子光谱谱线的波长公式:
,m与n都是正整数,且n > m。当m取定一个数值时,不同数值的n得出的谱线属于同一个线系。如:
m=1,n=2、3、4、…组成的线系叫赖曼系;
m=2,n=3、4、5、…组成的线系叫巴耳末系;
m=3,n=4、5、6、…组成的线系叫帕邢系;
m=4,n=5、6、7、…组成的线系叫布喇开系;
m=5,n=6、7、8、…组成的线系叫逢德系。
以上线系只有一个在紫外光区,这个线系是
A.赖曼系 | B.帕邢系 | C.布喇开系 | D.逢德系 |
如图,虚线框内为改装好的电表,M、N为新电表的接线柱,其中灵敏电流计G的满偏电流为200μA,已测得它的内阻为495.0Ω。图中电阻箱读数为5.0Ω。现将MN接入某电路,发现灵敏电流计G刚好满偏,则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可知
A.M、N两端的电压为1mV |
B.M、N两端的电压为100mV |
C.流过M、N的电流为2μA |
D.流过M、N的电流为20m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