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乘旦在《英国通史》中记述了英国在1700年到1780年间国家总产出增长了67%,到了1800年增长了1510。这说明
A.殖民掠夺是英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
B.资本原始积累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 |
C.工场手工业孕育工业革命 |
D.技术革新蕴藏了巨大动能 |
美国保守派名嘴格伦·贝克在《常识——反对一个失控的美国》中说:“美国政治意在使候选人代表主流思想,远离边缘化集团利益。‘赢家通吃’的方法就是迫使候选人转向主流路线,以便获得最多的政治支持。”这种现象根源于( )
A.联邦体制 | B.两党轮流执政的安排 |
C.两党政策大同小异 | D.总统共和制的政体 |
《大国崛起》中写道:…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这一原则由洛克在他的《政府论两篇》中做了最为充分的理论阐述。应当指出,洛克的这两篇文章几乎是与‘光荣革命’同时完成的。”这种时间上的巧合反映了()
A.启蒙思想源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B.君主立宪制是全体英国人的理想 |
C.洛克是“光荣革命”的实际倡导者 |
D.英格兰民族的政治价值取向趋同 |
1878年5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法令生效。这件事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 )
A.首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 |
B.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 |
C.联邦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 |
D.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
1877年3月,法国《社会和宗教卫报》透露了君主派的杀机:“香榭丽舍宫从来没有把宪法放在眼里……麦克马洪元帅正在等待宣布结束(共和制)试验的时机……以后,他再也不许(共和派)越雷池一步了。”材料反映了()
A.封建王朝的复辟 |
B.巴黎公社的失败 |
C.“一票共和”的实现 |
D.共和政体面临挑战 |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实际人口调查,应于合众国国会第一次会议后三年内举行,并于其后每十年举行一次”。当年制定这一条款的目的是为了( )
A.统计共和党、民主党的党员人数 |
B.确定选民人数及每个州在美国众议院中的席位 |
C.掌握印第安人、黑人和海外移民的人口数量 |
D.推行种族歧视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