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倦 夜
杜 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前三联中,哪些词句暗示了从入夜到天明的时间推移,请简要说明。
本诗为什么以“倦夜”为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 ①,湖山应梦武林春 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第、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
B. |
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
C. |
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
D. |
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
E. |
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
(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秋 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 ①,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1)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2)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纪村事
[唐]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而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遇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 注归。
[注]饷田:到田间送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在草木中若隐若现,显得生机勃勃。 |
B. |
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 |
C. |
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 |
D. |
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
(2)"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
(3)"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_____
(北宋)孔武仲
万里长江一叶舟,客心萧索已惊秋。
乱霞影照山根寺,落日光翻水面楼。
浅浦耀金知跃鲤,前滩点雪见栖鸥。
少年壮气悲寥廓,未忍沧江下钓钩。
(1)根据诗意,适合做本诗题目的一项是 。
A. |
夜泊 |
B. |
野寺 |
C. |
山行 |
D. |
江上 |
(2)对第二、三联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景象悠远宽阔,笔触则又细腻传神。 |
B. |
写景远近结合,丰富立体而有情致。 |
C. |
写秋日景色萧条冷落,富有画面感。 |
D. |
写眼前所见,也含有诗人揣度之辞。 |
(3)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 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 ②。
为于耆旧内 ③,试觅姓庞人 ④。
【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
B. |
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
C. |
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
D. |
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
(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