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毛泽东率领代表团前往苏联参加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的庆祝活动。赫鲁晓夫在庆祝大会上宣称:苏联的工业总产量和人均产量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中国共产党人很受触动。第二天,在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毛泽东宣布:“15年后我们可以赶上或者超过英国。”这表明( )
| A.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 |
| B.我国开始实施“一五”计划,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 |
| C.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 |
| D.我国通过“大跃进”实现了工业化 |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这是邓稼先归国时的一段话,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有
①当时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
②归国科学家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③邓稼先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归国的 ④中国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 A.①③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② |
2008年,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至“十七大”(2007年)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 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 报告中“理论”和“邓小平”成为高频词汇
| A.①②③④ | B.③②①④ | C.③②④① | D.②③①④ |
如果让你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你选择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发展,你应该借助的历史资料是
|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B.《论十大关系》 |
| 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 D.《新民主主义论》 |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下列选项与孙中山的这段话不符的是
| A.孙中山放弃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 |
| B.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转化,由效法英美转向以俄为师 |
| C.孙中山改旧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 |
| D.孙中山有了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初步想法 |
日本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按此推理,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走的道路是
| A.政治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 B.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 |
| 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政治革命 | D.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洋务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