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中国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发展。以上海浦东为龙头,开放芜湖、九江、黄石、武汉、岳阳、重庆6个沿江城市和三峡库区,实行沿海开放城市和地区的经济政策。同时,开放哈尔滨、长春等4个边境和沿海地区省会城市,开放珲春等13个沿边城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符合中国逐步推进的渐进式开放战略 |
| B.浦东开发直接带动内地经济飞跃 |
| C.这些地区享有较大的政治管理权限 |
| D.标志着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成 |
下图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 B.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 |
| C.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 | 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国的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的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 |
| B.美国的民主制度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 |
| C.美国的联邦宪法是一件好看而不适用的美丽艺术品 |
| D.美国的联邦宪法是美国人排除外部思想的影响而独自发明的 |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约前484年─前425年)曾记述一名希腊人对波斯王薛西斯讲:“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并不是任何事情上都是自由的,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这段材料主要表明了()
| A.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祥地 | B.希罗多德非常赞赏希腊的政治制度 |
| C.希腊当时仍然实行君主专制 | D.古希腊的民主建立在法制基础之上 |
作为教育的载体,教科书不但承载了知识,也透视了国家的兴衰与变迁。下列教科书图片最有可能出现于()
| A.1949—1956年 | B.1956—1966年 |
| C.1966—1976年 | D.1978—1988年 |
1943年蒋介石出版《中国之命运》。该书认为近百年来中国人“因为学西洋的文化而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外国文学的奴隶”,“中国国民对于西洋的文化由拒绝而屈服,对于固有文化,由自大而自卑,屈服转为笃信,信其所至,自认为某一外国学说的忠实信徒;自卑转为自艾,极其所至,忍心侮蔑我们中国的固有文化遗产”。这说明蒋介石出版该书目的之一在于()
| A.以自由主义反对民族主义 | B.以自由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
| C.以共产主义反对自由主义 | D.以民族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