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尔本·密利本德在其《英国资本主义的民主制》中记述:“下议院使下层人士相信没有必要再去寻找革命的代替方法,用以进行任何必须改革的手段已经具备”。材料表明英国下议院( )
A.完全代表下层民众的利益 |
B.使改革成为获取民主的唯一途径 |
C.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矛盾 |
D.成为英国政治体制中最重要机构 |
17世纪的荷兰或荷兰人被称作“海上马车夫”, 主要是因为17世纪的荷兰或荷兰人有()
A众多商船出入世界各地,贩运商品,掌握着世界商业霸权
B 是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
C 赢得了国家独立
D 积极向海外进行殖民扩张,成为世界范围的殖民帝国
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自然经济的产物②曾在封建社会的早期起过一定积极作用
③最终阻碍着中国近代技术和生产力的形成 ④是完全消极反动的政策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对这一经济形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小农经济的产生
B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
C 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D 小农经济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 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 D.“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 |
英国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从1786年阿克莱特纱厂的第一个烟筒立起,15年后拥有蒸汽机的纺纱厂发展到50个;1790年人口发展到5万,到1801年猛增至9.5万人,到1841年又增至35万人。曼彻斯特的发展印证了()
A.殖民扩张促进了其发展 | B.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
C.大企业制度的出现激发了城市活力 | D.世界市场最终确立的全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