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小文和小轩今天分别买了一件厚度相同的毛料衣服和棉料衣服,两人在争论哪一件衣服更保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决定设计一个实验,他们用这两种布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手表测量两烧瓶水温变化相同时所花的时间情况。
⑴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两烧瓶相同,水的初温相同,环境因素相同和烧瓶中水的质量也相同,实验时所选取的两种不同布料的大小及       也一定要相同。
⑵按计划操作,小文和小轩同学得到了如下的温度变化及时间的数据填在下列表格中:

两烧瓶中水的温度变化T/℃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20
毛料所包的烧瓶花的时间t/min
0
6
15
25
37
54
74
99
150
棉料所包的烧瓶花的时间t/min
0
10
25
40
57
77
102
130
150

 
由上述数据可知:当时实验室温度是:       ℃,一切条件相同时,        的传热性较好,由此可以猜想:当有两件完全相同的毛料衣服与棉料衣服可选择时,在寒冷的冬天,你该选择哪一件衣服?             
⑶除了采用降低相同的温度所花的时间长短来比较两种布料的保温性能外,根据上述数据,你还可以采用     方法来比较两种布料的保温性能。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异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明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图如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 分析图B、C、D,说明浮力大小跟_______________有关.
(2) 分析图______和图_______,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
(3) 物体完全浸没在煤油中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N.

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小明带了一块已切成长方体的肥皂(如图甲所示,前后面保留了凹下去的字)做了以下实验.

(1) 测肥皂的密度
 ①小明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刻度尺。
 ②小明测出__________和肥皂的边长a、b、c,他计算密度的最终表达式应为_______________(用直接测量的物理量表达).
 ③用上面的方法测出的密度_______(偏大/偏小).
(2)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的关系时,小明提出了以下的设计方案:
 ①在肥皂的侧面安装一个拉钩,如图乙所示,将没有字的一面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它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其示数为F1
 ②用小刀将有字的部分削平后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①相同),如图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它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其示数为F2
 ③比较得出结论:若F1和F2不等,则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若F1和F2相等,则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
 小红认为这个设计方案不妥,你能说出原因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你的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小明又制了一些肥皂液,他用吸管向空中吹出肥皂泡时,发现美丽的肥皂泡总是先上升后下降,你能帮助小明解释原因吗?

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

(1) 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大气压;调节的方法是( )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 小明再做如图乙所示的检查.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 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丙和丁所示.他发现图丁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丁的杯子中盛的是盐水.
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_______(可靠的/不可靠的).
②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过程.

(1) 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B.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
C.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
D.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2) 每次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记下小车最终停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______,其中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_______(平衡力/非平衡力/不受力)的作用.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 实验前,先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发现左端下降,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节,使杠杆在______位置平衡。(图中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
(2) 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一般要做三次实验,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在支点两侧的钩码下方分别再挂一个等重的钩码后,杠杆________ (能/不能)保持平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