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 ,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①行:道路。 ② 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③“奚为”,宾语前置,即“为奚”,为什么。奚,疑问词,什么。④ 用:资财,费用。即路费。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北面而持其驾                   ②我之楚             
③吾马良                            ④马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A.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刻舟求剑》 B.至之市 (《郑人买履》)
C.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D.心之所向(《幼时记趣》)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一处)
我 欲 之 楚
翻译下列句子。
(1)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译文:                                                               
(2)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幼时记趣》)
译文:                                                               
文段内容与我们熟悉的一个成语有关,这个成语是:           
比喻                                                  。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小题。(共13分)
(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用“/”号划分句间的停顿
予 谓 菊 花 之 隐 逸 者 也 牡 丹 花 之 富 贵 者 也 莲 花 之 君 子 者 也
解释加点的字
(1)谈笑有鸿儒(2)无案牍之
(3)陶后有闻(4)可爱者甚
翻译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课文理解
两篇文章都采用 (1)的手法,甲文借“陋室”颂扬了君子(2),乙文用“莲花”象征君子(3)的美好品质。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回答文后面的题(14分)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太丘舍去。元方入门不顾。
请解释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含义。
⑴俄而雪骤俄而:
⑵未若柳絮因风起因:
(3)相委而去委:______
(4)下车引之引: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⑴撒盐空中差可拟。
⑵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下面将谢道韫的诗句和谢朗的诗句进行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A.“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感,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
B.“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
C.“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诗歌意蕴,以春景喻冬景非常巧妙。
D.“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情感更饱满,表现出了诗人对大雪的喜爱。

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将军宜枉驾
③欲大义于天下 ④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下列的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甲文中诸葛亮回顾了与先帝之间的哪三件大事?回顾这些大事的目的是什么?
乙文对诸葛亮的描写采用了什么方法?结合甲文说说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请解释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含义。
可拟:风起:
⑶尊君在⑷相而去: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⑵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下面将谢道韫的诗句和谢朗的诗句进行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A.“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感,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
B.“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
C.“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诗歌意蕴,以春景喻冬景非常巧妙。
D.“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情感更饱满,表现出了诗人对大雪的喜爱。

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元方是从哪几个方面批驳友人的?
⑵元方自己的行为与他的言语之间有没有矛盾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出师表》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以先帝遗德 ()(2)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
(3)引喻失 ()(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翻译下列句子。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诸葛亮在本奏章中表达了“报先帝而忠陛下” 的真挚情感。从选文中来看,“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