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请解释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含义。
⑴差可拟: ⑵因风起:
⑶尊君在不: ⑷相委而去: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⑵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下面将谢道韫的诗句和谢朗的诗句进行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感,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 |
B.“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 |
C.“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诗歌意蕴,以春景喻冬景非常巧妙。 |
D.“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情感更饱满,表现出了诗人对大雪的喜爱。 |
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元方是从哪几个方面批驳友人的?
⑵元方自己的行为与他的言语之间有没有矛盾之处?
阅读文言文《赵普》(共20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普少习吏事()2及次日临政()
3尝奏荐某人为某官()4碎裂奏牍掷地()翻译下边两个句子。
①普少习吏事,寡学术。
②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说说文章写了赵普哪两件事,分别用4个字概括。
①
②本文刻画赵普奏荐人才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描写可以看出赵普什么样的性格?
古往今来,“刻苦读书”和“以天下事为已任”的成语及其故事很多,你能试着举出一个吗?并谈谈他对你成长的影响。
贞观七年,太宗幸①蒲州,刺史赵元楷课②父老服黄纱单衣,迎谒路左,盛饰廨③宇,修营楼雉以求媚。又潜饲羊百余口鱼数千头,将馈贵戚。太宗知,召而数之曰:“朕巡省河、洛,经历数州,凡有所须,皆资官物。卿为饲羊养鱼,雕饰院宇,此乃亡隋弊俗,今不可复行,当识臣心,改旧态也。”以元楷在隋邪佞,故太宗发此言以戒之。元楷惭惧,数日不食而卒。(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②课: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③廨:旧时官吏办公处所的通称。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
①课父老服()黄纱单衣②召而数()之下列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修营楼雉以求媚 B 以元楷在隋邪佞
C 故太宗发此言以戒之 D 以儆效尤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以元楷在隋邪佞,故太宗发此言以戒之。读了本文,你觉得唐太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小题。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乙]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
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③使学为()诗④惟()读书是务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②抄录未毕,而已能诵书。[甲]文中写方仲永五岁能够“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乙]文欧阳修“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如成人”,都是年纪轻轻就崭露头角。你认为他们早慧的原因相同吗?为什么?
阅读理解
㈠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解释下列划线字词的意思。
传一乡秀才观之()指物作诗立就()
稍稍宾客其父()日扳仲永环谒于邑()翻译划线的句子。
①
②下列句子,属于正面描写的有,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F父异焉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小题。(10分)
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人。幼颖异,入太学,中进士第。徽宗亲制《君臣庆会阁诗》,群臣皆赓进,惟藻和篇,众莫能及。时胡伸亦以文名,人为之语曰:“江左二宝,胡伸、汪藻。”时王黼①与藻同舍,素不咸②,投闲凡八年,终黼之世不得用。
高宗践祚③,召试中书舍人④。时次扬州,藻多论奏,宰相黄潜善恶之,遂假他事,免为集英殿修撰。明年,复拜翰林学士。属时多事,诏令类出其手。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三》)
【注释】①王黼(fǔ):北宋奸臣,祸国殃民,为“六贼”之一。②咸:和睦。③践祚(zuò):皇帝登基即位。④中书舍人:与下文的“集英殿修撰”“翰林学士”,均为文职官员。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时胡伸亦以文名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1)及()(2)假()(3)陈()说说“后十年,卒如其策”的意思。
《三峡》中引用“巴东巫峡三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来对秋景作总结,找出文中与此同工的句子。
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汪藻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