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答谢中书
②晓雾将歇
③实是欲界之仙
④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②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义猫
[清]宣鼎
有某翁者,救死恤生,利人爱物,人皆仰之。然厄于命,家中落拓。有饥猫倾侧将毙,翁睹之恻然,伺之。自此猫不他往,恋恋依翁侧。翁每饭必食以腥,即外出,必嘱家人尽心爱养。
是年秋涝,粒米无收。翁家乏食,借贷无门,典质①已尽。猫更无从得食,嗷嗷于侧。小女子责之曰:“人尚无食,汝欲食耶?汝不念平日养育恩勤,何以报德,而反嗷嗷取憎耶?”猫呦然似诺,一跃登屋去。
未几,猫衔一物掷翁怀中,视之,妇女旧抹额②也,上缀宝珠二十余,光明圆正,值千金。翁惊讶失色,曰:“猫虽通灵,但窃取之物,污我品行,且恐失物之家,冤及婢仆,性命攸关,奈何?”其妻女曰:“翁言虽是,但井上之李岂无主者廉士尚且取之所谓饥不择食也。况此物自至,必天神怜翁,假手以济,岂尽狸奴③力耶?姑先质资④度岁,暗访物主,明告其故而归之,似亦无伤。”翁不得已,姑从之。
次年遍访,无失物家。乃赎珠而货之,缘是起家。
(选自《夜雨秋灯录》,有删改)
【注释】①典质:典当。②抹额:妇女束在额前的巾饰,一般多饰以刺绣或珠玉。③狸奴:猫的别称。④质资;这里指抵押宝珠换钱。
(1)解释下列各组加点的词。
①【食】翁每饭必食以腥 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②【已】借贷无门,典质已尽 然志犹未已(《隆中对》)
③【故】明告其故而归之 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④【从】翁不得已,姑从之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
(2)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三处)
但 井 上 之 李 岂 无 主 者 廉 士 尚 且 取 之 所 谓 饥 不 择 食 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有饥猫傾侧将毙,翁睹之恻然,伺之。
(4)文中老翁因卖了宝珠而起家。你如何评价老翁卖掉宝珠这一行为?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古诗文阅读
阅读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清白堂①记(节选)
[宋]范仲淹
一日,命役徒芟②而辟之,中获废井。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乃扃③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丈余,绠④不可竭。当大暑时,饮之若饵⑤白雪,咀轻冰,凛如也。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因署其堂,曰:“清白堂”。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⑥其名哉!
宝元二年记。
【注释】①清白堂:在绍兴府山上。②芟(shān):除草。③扃(jiōng):关锁。④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⑤饵:吃。⑥忝(tiǎn):玷污。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绠不可竭 ②三日而后汲视 ③悦人襟灵
(2)给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用“/”断三处)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曲线句子的意思。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参考】规:①谋划,规划;②典范,榜样;③规劝,谏诤。(《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4)文中的“嘉泉”有何特点?作者为何详写“嘉泉”之“嘉”?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5)下列两个句子一“叹”一“问”意蕴丰富,你从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范仲淹?请简要分析。
①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清白堂记》)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参考】庶几:①或许,可能;②但愿,希望。(《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6)结合《清白堂记》的相关内容,阅读王十朋的《清白堂》,品析画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清白堂
【南宋】王十朋
钱清地古思刘宠①,泉白堂虚忆范公。
印绶纷纷会稽守,谁能无愧二贤风?
【注释】①钱清:在绍兴市西北。刘宠:东汉时期任会稽太守,整治官吏,抚恤百姓,政绩卓著。
文言文阅读
【甲】朱买臣(节选)
[东汉]班固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刈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载相随,数止买臣毋①歌讴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②死,买臣乞③其夫钱,今葬。
节选自《汉书•朱买臣》
【乙】越妇言
[唐]罗隐
买臣之贵也,不忍其去妻,筑室以居之,分衣食以活之,亦仁者之用心也。
一旦,去妻言于买臣之近侍曰:“吾秉箕帚于翁子左右者,有年矣。每念饥寒勤苦时节,见翁子之志,何尝
不言通达后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而吾不幸离翁子左右者,亦有年矣,翁子果通达矣。而向
所言者,蔑④然无闻。岂四方无事,使之然耶?以吾观之,矜⑤于一妇人,则可矣;其他未之见也,又安可食其
食!”乃闭气而死。
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有删减
【注释】①毋:wú,不要。②经:上吊。③乞:qì,给。④蔑:消失。⑤矜:夸耀。
(1)用原文填空。
甲文省略号处,略去了朱买臣的境遇变化,这个变化可以用乙文中“① ”一词来概括;甲文中朱买臣“置园中,给食之”的原因,乙文中有一种说法是“② ”,而朱妻认为是“③ ”
(2)乙文是对甲文中哪一内容的具体解释?
A.好读书 B.不治产业 C.求去 D.妻自经死
(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朱妻的人生经历。
与买臣过苦日子→① →改嫁他人→② →上吊自杀
(4)甲乙两文或显或隐地写了朱妻之羞,请分别写出她因何而羞。
如梦令
[明]李梦阳
不信园林春早, 生芳草。说与小童知:“池上落红休扫。”休扫,休扫,花外斜阳更好。
(1)结合加点字词赏析画线句子。
(2)关于这首词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词作。
B.全词分为三层,一层一转,逐层转出,又层层相关。
C.“落红”“斜阳”表达了词人对春光逝去的伤感。
D.本词婉曲深细,表现了词人丰富细腻的感情。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与知识连结,更懂“记”】
(1)初中已学的“记”有“修造记”“游览记”“器物记”,下面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岳阳楼记》②《核舟记》③《醉翁亭记》④《满井游记》⑤《小石潭记》
A.①③/④⑤/②B.①②/③④/⑤C.①③/④/②⑤D.④⑤/②③/①
【与篇章连结,更懂“情”】
(2)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①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包含了作者哪些感叹?
【与材料连结,更懂“人”】
(3)阅读下面《宋史•范仲淹传》中的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范仲淹)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材料二:夷简①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材料三:延州②诸砦③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
【注释】①夷简:人名。②延州:地名。③砦,同“寨”。
【任务一】材料一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B.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C.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D.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任务二】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相关注释,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义项。
①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A.丰富,充足 B.供给,供养
②帝谕仲淹使释前憾 A.遗憾,心感不足,不满意 B.怨恨
【任务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坚守的信条,请联系三则材料,说说他是怎样践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