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甲】【乙】两则文选,完成问题。

【甲】

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②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如是默诵,书有弗记者乎?

(节选自《郑板桥集•板桥善诵》)

【注释】:①殊:特别。②寝陋:丑陋。③易:轻视。④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⑤畅:酣畅。⑥匕著:调羹和筷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主人日再食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③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④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B.以中有足乐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学而不思则罔

D.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第段中划线的句子。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4)从宋濂和郑板桥的学习经验中,我们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请按提示在A、B、C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文句

学习态度和方法

甲文: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A  

甲文: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一心向学

乙文:B  

循序渐进

乙文: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

C  

(5)【甲】【乙】两文末尾画波浪线的名子有哪些共同点?请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课内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丞相牛公应举,知于頔相之奇俊也,特诣襄阳求知。住数月两见,以海客遇之,牛公怒而去。去后,忽召客将问曰:“累日前有牛秀才,发未?”曰:“已去。”“何以赠之?”曰:“与之五百。”“受之乎?”曰:“掷之于庭而去。”于公大恨,谓宾佐曰:“某盖事繁,有阙违者。”立命小将赍绢五百、书一函,追之。曰:“未出界即领来,如已出界即送书信。”小将于界外追及,牛公不启封,揖回。
【注释】①牛公:即牛增孺,唐朝丞相,当时还是秀才。②于頔dí:人名,唐朝大臣。③海客:居无定所的江湖人。④客将:客籍将领。⑤赍jī:携带。
据《古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以海客之()遇:A.相逢,不期而会B.碰到,遭受C.相待,接待
(2)于公大()恨:A.遗憾,后悔 B.不满C.通“很”。违逆,不听从
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内填入被省略的内容。
)去后,()忽召客将问曰:“累日前有牛秀才,发未?” ()曰:“已去。”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立命小将赍绢五百、书一函,追之。

结合文中语句,说说牛公是个怎样的人。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天下缟素(2)长跪而(3)寡人(4)以有先生也
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徒以有先生也”中的“以”意思相同的是()
A.今诚吾众诈自称公子 B.扶苏数谏故 C.大易小,甚善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有人说:“根据史实,秦王能统一六国,成就大业,应该是个英雄.”你是怎样看待秦王这个人的?结合选文,发表你的见解.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各题。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2分)
(1)则久已矣(2) 死者相(3)又安敢邪(4)之生日
翻译下列句子。( 2分)
(1)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2)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写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1分)
文中蒋氏把自己和乡邻的遭遇作对比,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5分)
(1)回顾过去六十年的遭遇,其结果:乡邻是________________,而蒋氏却
(2)叙述现在,眼下情况是“悍吏之来吾乡”闹得乡邻,而蒋氏却_____________。
(3)从一年的情况看,蒋氏是____________________,而乡邻是“旦旦有是”。
对“又安敢毒耶”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蒋氏不敢怨恨捕蛇这件事,因为这是太医以皇帝的命令发的。
B.此句与上段作者的问话“若毒之乎?”相呼应,使一篇血泪斑斑的控诉,带上“哀而不伤”的色调,蕴涵更加深刻。
C.蒋氏在控诉捕蛇给他一家三代带来的不幸。
D.蒋氏不敢怨恨“复吾赋”这件事,因为他知道“复赋比捕蛇的毒害更深”。

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矣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东面而视,不见水(2)吾见笑于大方之家
(3)河伯始其面目(4)望洋向若而叹曰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泾流之大,两矣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2)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请写出从本文中引发的两个成语并解释其意思。
文章通过河伯前后认识的变化,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以头地耳②长跪而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A.渔人甚 B.乃书帛曰 C.尉果广 D.忿恚

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