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解释划线词的意思
1故( )时有物外之趣 2忽( )有庞然大物
3夏蚊成( )雷 4项为之强( )
5盖( )一癞虾蟆 6鞭( )数十,驱之别院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2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乙】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者。父怒,挞②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知。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逐为通儒。
注:①蹊xī:踩踏、践踏。②挞tà:用鞭子或棍子打。③曷hé:为什么。④恬:安静、平静。
(1)下面对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录毕,走送之 |
行走 |
B.同舍生皆被绮绣 |
同“披”,穿 |
C.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
持,拿着 |
D.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
诧异,对……感到惊讶 |
(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
B.门人弟子填其室 |
暮归,忘其牛 |
C.足肤皲裂而不知 |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
D.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
父怒,挞之 |
(3)下面对以上文段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第①段中,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为学之难。
B.甲文第②段中,“同舍生”的豪华装束与作者的“缊袍敝衣”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内心的充实与强大。
C.乙文中,王冕因为“听书忘牛”遭到了他父亲的鞭打,后来变得有些痴呆。
D.乙文中,王冕“僧寺夜读”,表现了他专心致志、好学不倦的可贵品质。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上面甲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阅读《出师表》和《泰山行宫记》,回答问题。
(甲)诸葛亮《出师表》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赵国壁《泰山行宫记》节选
余常年求学于外,咸有归家,今幸归之,族中叔伯及村诸贤达之士闻余登进士,甚欣,家尊甚慰,家尊甚慰,曰:吾儿宽厚孝善,且胸怀凌云,则必有宏图。
余幼学时,家尊教余之兄弟甚严,常曰:父母同负育人之责。一日,尊因商寄旅大名府,遂书信遣人送至家中。余慈见信曰:子完①之教,责在尔躬,而汝切记,勿因女色心性,而偏爱者多,殊不知爱之不以其道,反足以害之焉。其道维何②,约言之有四戒四宜,一戒宴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发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以上八则,为教吾子子完之金科玉律,尔宜铭于心间。后余之登士,虽身用心专,皆归于余尊之严教之。
[注释]①子完:本文作者赵国壁,字子完。②维何:是什么。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恢弘志士之气
②殊不知爱之不以其道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②后余之登士,虽身用心专,皆归于余尊之严教之。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则汉室之隆╲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面山而居╲人不知而不愠
C.出入之迂也╲无案牍之劳形
D.尔宜铭于心间╲每假借之藏书之家
(4)甲文画线句与乙文分别从哪方面进行劝诫和教导的?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以下各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修始在滁洲,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①,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③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④,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⑤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⑥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注】①天资刚劲:生性刚直。②机阱:陷阱。③枉直乖错:冤假错案。④润身:修身养性。⑤宽简:宽松简易。⑥便:安逸,安适。
(1)请用“/”为【乙】文划线处断句。(只划一处)
自 尔 遇 事 不 敢 忽 也
(2)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泉香而酒冽
②树林阴翳
③而民受其弊
④未尝及文章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②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4)下列对两个选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文质兼美,多用骈偶句,语言简洁流畅,富有音韵之美。
B.甲文以“乐”字贯穿全文,乐中带忧,流露出作者被贬此地愁苦悲凉的心境。
C.乙文欧阳修为人正直,治理有方,所到之处政绩斐然,人民生活都很安逸,因而他深受百姓喜爱。
D.乙文欧阳修被贬夷陵后,他看到以前官吏渎职所致错案,决心更加谨慎办案。
(5)欧阳修勤政爱民,甲乙两文中他为官理念的不同点是什么?请你写出一位当代和欧阳修一样把人民放在心中的好官的名字。
【古文阅读】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 ①袂 ②辑屦 ③,贸贸然 ④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注释】①蒙:掩蔽。②袂(mèi):衣袖,袖子。③辑屦(jí jù):趿(tā)拉着鞋。④贸贸然:眼睛昏花的样子。
(选自《礼记•檀公》)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②黔敖左奉食,右执饮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行天下之大道。
②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3)【乙】文中的事例能否作为【甲】文"贫贱不能移"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蔡元定 ①八岁能诗。及长,登泰山绝顶。日惟啖 ②荠 ③。于书无不读。朱熹扣 ④其学,大惊曰:"此吾老友也,不当在弟子列。"
(节选自《夜航船》)
[乙]王公廷相 ⑤,道艺纯备 ⑥,为时名臣。余谒公私第 ⑦。公延入坐,语之曰:"昨雨后出街衢 ⑧,一舆人 ⑨蹑 ⑩新履,自灰厂历 ⑪长安街,皆择地而蹈,兢兢 ⑫恐污其履,转入京城,渐多泥泞,偶一沾濡 ⑬,更不复顾惜。居 ⑭身之道,亦犹是耳。傥 ⑮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余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
(节选自《松窗梦语》)
①蔡元定:南宋律学家、理学家。朱熹弟子。②啖:吃。③荠:荠菜。④扣:探问。⑤王公廷相:王廷相,明代哲学家、文学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⑥道艺纯备:学说和才能纯正完备。⑦第:官僚和贵族的大住宅。⑧衢:四通八达的道路。⑨舆人:古代职位低微的吏卒。⑩蹑:穿(鞋)。⑪历:经过。⑫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⑬沾濡:浸湿。⑭居:守持。⑮傥:倘若,假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日惟啖荠
②余谒公私第
③更不复顾惜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长,登泰山绝顶。
②居身之道,亦犹是耳。
(3)[甲]文中,朱熹为什么说蔡元定"此吾老友也"?
(4)[乙]文中,王廷相对"我"的教导方式有什么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