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徽,幽州人,有智略,颇知属文。刘守光末年衰困,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契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马于野。述律后言于契丹主曰:“延徽能守节不屈,此今之贤者,奈何辱以牧圉①!宜礼而用之。”契丹主召延徽与语,悦之,遂以为谋主。延徽始教契丹建牙开府,筑城郭,立市里,以处汉人,使各有配偶,垦艺荒田。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契丹威服诸国,延徽有助焉。
倾之,延徽亡奔晋阳。晋王欲置之幕府,掌书记王缄疾之。延徽不自安,求东归省母,过真定,止于乡人王德明家。德明问所之,延徽曰:“今河北皆为晋有,当复诣契丹耳。”德明曰:“叛而复往,得无取死乎!”延徽曰“彼自吾来,如丧手目;今往诣之,彼手目复完,安肯害我!”既省母,遂复入契丹。契丹主闻其至,大喜,如自天而下,拊其背曰:“向者何往?”延徽曰:“思母,欲告归,恐不听,故私归耳。”契丹主待之益厚。
(节选自《资治通鉴·后梁记》)
【注释】①牧圉(yǔ):到牧场中放牧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4分)
①契丹主怒其不拜( ) ②安肯害我 ( )
③既省母,遂复入契丹( ) ④契丹主待之益厚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之” 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此今之贤者
A.马之千里者(《马说》) | B.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
C.千里之能(《马说》) | D.何陋之有(《陋室铭》)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由 是 汉 人 各 安 生 业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叛而复往,得无取死乎?(2分)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2分)
韩延徽在契丹国被重用的原因有哪些?(不少于两点)(2分)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③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①淡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②淫慢:放纵,懈怠。③险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④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对社会有益。
1. |
请摘录一处你喜欢的对偶句,并简述理由。 |
2. |
作者认为,做人、治学要想成功就不能、不能。(用原文词语填空) |
阅读下面课内和课外文言文,完成小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①可以调素琴②无案牍之劳形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谈笑有鸿儒②有仙则名任选下面一句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是前后矛盾的。
B.本文以陋室为喻,将作者的志向和情操写得比较含蓄,这种写法叫做“托物言志”。
C.这篇铭文的韵脚是“ing”。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从交往角度来写“陋室不陋”的。完善作者小档案。
姓名 |
|
字 |
梦得 |
朝代 |
唐朝 |
主要经历 |
参与了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②他积极参与了“古文运动”。 |
作品 |
《陋室铭》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吴留村
【清】钱泳
吴留村,中顺治五年进士。其明年,即选江西萍乡县知县,升山东沂州府知府。因事左补无锡县知县者十三年,政通人和,士民感戴。忽有奸人持制府札①立取库金三千两。吴疑之,诘以数语,其人伏罪。乃告之曰:“尔等是极聪明人,故能作此伎俩。若落他人手,立斩矣。虽然,看汝状貌,尚有出息。”乃畀②以百金,纵之去。
后数年,闽寇日炽,吴解饷由海道至厦门,忽逢盗劫,已而尽还之。盗过船叩头谢罪曰:“公,大恩人也。”询之,即向所持札取库金者。由是其人献密计,为内应,将以报吴。时闽浙总督为姚公启圣,与吴同乡,商所以灭寇之法。康熙十五年冬,八闽既复,姚上闻,特擢福建按察使,旋升两广总督。
留村在无锡既膺殊遇,夙驾将行,锡之父老士庶被泽蒙庥③者,自县治以至河干,直达于省城之金阊门,八九十里,号泣攀留,行趾相接,不下数万人。其缙绅及受知之士,则操舟祖道,肆筵设席,鼓吹喧阗;或有执卮酒以献于道路者。连樯数十里依依不舍使君为之泫然士民之感德如此。
(选自《履园丛话》,有删节)
【注】①札:文书。②畀:bì,给予。③庥:xiū,保护。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后数年,闽寇日炽日:
(2)锡之父老士庶被泽蒙庥者被: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事左补无锡县知县者十三年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
B.乃畀以百金,纵之去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
C.忽逢盗劫,已而尽还之俄而百千人大哭(《口技》) |
D.其缙绅乃受知之士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疑之,诘以数语,其人伏罪。
(2)询之,即向所持札取库金者。文中面波浪线的句子没有断句,请根据文意用“/”断开(限三处)。
连樯数十里依依不舍使君为之泫然士民之感德如此。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①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②,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③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④,此率⑤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⑥在其为民父母也!"
--节选自《梁惠王上》
【注释】①梃(tǐnɡ):棍棒。②政:施行恶政。③庖(páo):厨房。④饿莩(piǎo):饿死的人。⑤率:带领。⑥恶(wū):表示反问的语气。
1.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刺: ②杀人以梃与刃以: |
2. |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4. |
国家要强盛,国君的作用十分重要。甲文强调的是;乙文强调的是。 |
5. |
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孟子都运用了类比手法奉劝国君,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 |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甲】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曹刿论战》)
【乙】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①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②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①白:使……露出白木。②烛:照亮。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读其书未毕(全部) | B.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 |
C.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写) | D.牺牲玉帛(指古代祭祀用猪、牛、羊等牲畜)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庞滑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
B.皆以美于徐公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
C.肉食者谋之遂成竖子之名 |
D.读其书未毕其真无马邪?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段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
B.乙文段孙膑取得战斗的胜利,得益于选择有利的地形对敌军进行伏击。 |
C.甲乙两文段中,曹刿、孙膑都对战事进行了准确的预判和周密的部署。 |
D.甲文段曹刿认为鲁庄公在处理案件上尽了职分;乙文段孙膑因马陵之战,一战成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