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③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①淡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②淫慢:放纵,懈怠。③险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④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对社会有益。
1. |
请摘录一处你喜欢的对偶句,并简述理由。 |
2. |
作者认为,做人、治学要想成功就不能、不能。(用原文词语填空) |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陵人/捕鱼为业 | B.问/今是何世 |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D.后遂无问/津者 |
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 B.阡陌交通(交通运输) |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
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作者在本文中描写世外桃源有何用意?
阂县林琴南孝廉纾①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②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③之礼?”即呼备④赍⑤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注]①林琴南孝廉纾(shū):林纾,字琴南,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②亟:急忙。③束修:本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④呼备:叫人准备。⑤赍(jī):携带。与文中“以袜实米”中“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徐喷以烟 | B.以虫草为林 |
C.可以为师矣 | D.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即 呼 备 赍 米 一 石 致 之 塾 师 乃 受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
译文:从文中可以看出林琴南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8.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徐喷以烟
(3)作青云白鹤观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选文二段中都写到自己的“怡然”,体现了真正获得“”的愉悦。
荀攸字公达。祖父昙,广陵太守。攸少孤。及昙卒,故吏张权求守昙墓。攸年十三疑之谓叔父衢曰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将有奸!”衢寤,乃推问,果杀人亡命。由是异之。何进秉政,征海内名士攸等二十余人。攸到,拜黄门侍郎。董卓之乱,关东兵起,卓徙都长安。攸与议郎郑泰、何顒、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谋曰:“董卓无道,甚于桀、纣,天下皆怨之,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然后据毅、函,辅王命,以号令天下,此桓、文①之举也。”事垂就而觉②,收顒、攸系狱,顒忧惧自杀,攸言语饮食自若,会卓死,得免。
(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①桓、文:齐桓公、晋文公,春秋时霸主。②事垂就而觉: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被发觉了。下列句中的划线词与“董卓无道”中的“道”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任重而道远 | B.不足为外人道也 |
C.大道之行也 | D.未至,道渴而死 |
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攸 年 十 三 疑 之 谓 叔 父 衢 曰 此 吏 有 非 常 之 色 殆 将 有 奸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从选文看,荀攸是一个怎样的人?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不足为外人道也
(3)遂迷,不复得路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请写出选文中一个能表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