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甲】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曹刿论战》)
【乙】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①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②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①白:使……露出白木。②烛:照亮。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读其书未(全部) B.小惠未(通“遍”,遍及、普遍)
C.乃斫大树白而之曰(写) D.牺牲玉帛(指古代祭祀用猪、牛、羊等牲畜)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庞滑自知智穷兵败,自刭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入见
B.皆以美徐公庞涓死此树之下
C.肉食者谋遂成竖子
D.读书未毕真无马邪?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段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B.乙文段孙膑取得战斗的胜利,得益于选择有利的地形对敌军进行伏击。
C.甲乙两文段中,曹刿、孙膑都对战事进行了准确的预判和周密的部署。
D.甲文段曹刿认为鲁庄公在处理案件上尽了职分;乙文段孙膑因马陵之战,一战成名。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3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无与为乐者⑵强饮三大白而别⑶相与步中庭

2.

下面两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

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下表。

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
韩魏公知北都,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特设一桌,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非故也,何罪之有?
.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云耕者入冢而得 ()()
.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
B.不是这个原因,(你)有什么罪呢?
C.(你)不是故意的,何必怪罪你呢?
D.不是这个原因,何必怪罪你呢?

.“吏将伏地待罪”的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
.本文表现了韩魏公的品质。

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cù)。殚(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xǐ),饥渴而顿踣(bó),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jiè)也。曩(nǎng)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xún xún)而起,视其缶(fǒu),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sì)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上文节选自课文《》,作者柳宗元是(朝代)的作家。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意。
谨食之,时而献焉。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氏上交捕来的蛇是为了抵充税赋。
B.上文写出了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现实。
C.凶残的官吏把乡里搅得鸡犬不宁。
D.蒋氏的生活态度是随遇而安。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做6-9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⑴月色入户。户
⑵盖竹柏影也。盖
⑶止午、未、申三时。止
⑷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工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⑵安可为俗士道哉?
.【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⑴写月语句
⑵描写方法
.【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

阅读选文,完成1~5题。

【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选自《出师表》)

【乙】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废廖立、李严於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等岂可不企慕及之?

【注释】①表:指上表建议。②廖立、李严:蜀汉之臣。③左衽: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亡国。④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⑤卿:古代君对臣的称谓。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志虑忠纯:     (2)悉以之:

(3)严亮卒:

2.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太宗 房玄龄等曰       太守 谁(《醉翁亭记》)
B. 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    予 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C. 立闻亮             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D. 病而死           舜 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诸葛亮为丞相,甚平直。

4.

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亮 之 为 政 开 诚 心 布 公 道

5.

【乙】文中哪句话最能诠释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主张?(请和原文回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