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先帝知巨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巨以讨绒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稚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夙夜忧叹(早晚)           B .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
C 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     D .至于斟酌损益(革除)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恐/托付不效 B.深追先帝/遗诏 C.臣/不胜受恩感激 D.进尽/ 忠言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____                   _          _;“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                      __ _。(2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公文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文段,完成小题。
农妇与鹜
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①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临去,频频颔之,似谢。月余,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且日产蛋甚多。妇不忍市之,即孵,得雏成群。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②创鹜之报也。
【注释】①骛(wù):野鸭子。②盖:大概。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妇之( )
②临,频频颔之,似谢。(   )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熟视之,乃鹜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阅读文段,完成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去后至()(2)尊君在()
(3)相而去()(4)下车之()
翻译下面句子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想拉元方的手表示歉意,但“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说出你的看法。
元方斥责“友人”无信,令你想起我们学过的《<论语>十则》中的哪句话?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楚人济泓而来。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济而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馀,寡人不忍行也。”既济,未毕陈,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

A.骈死槽枥之间(《马说》)
B.行者休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①深入不
②庶竭驽钝
③高祖之以成帝业
④命一上将荆州之军
翻译下列句子。
①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甲】、【乙】两文俱为经典,而且互为映照。【甲】文中,“先帝临崩寄臣以大事”,“大事”映照的是(用【乙】文中的句子回答),【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与【甲】文中句相照映。
诸葛亮是历史上光照千秋的人物,【甲】文和【乙】文选段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人格光彩?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曾叔卿,建昌①南丰人,巩②族兄也。家苦贫,即心存不欺。尝买西江陶器,欲贸易于北方,既而不果行③。有从之转售者,与之。既受直矣,问将何之,其人曰:“欲效君前策耳。”叔卿曰:“不可。吾闻北方新有灾馑,此物必不时泄④,故不以行。余岂宜不告以误子。”其人即取钱去。居乡介洁⑤,非所宜受,一介⑥不取。妻子困于饥寒,而拊庇孤茕⑦,唯恐失其意。起家进士,至著作佐郎。熙宁⑧中,卒。(节选自《宋史》)
【注释】①建昌:郡名,今江西南昌一带。②巩: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③不果行:没有成行。④泄:畅销。⑤介洁:耿介高洁。⑥介:小草,喻轻微纤细的事物。 ⑦拊庇孤茕:安抚孤独者。拊,fǔ,同“抚”,安抚。茕,qióng,孤独,无依靠。⑧熙宁:北宋时宋神宗赵顼的年号。
用“/”给文中画横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吾闻北方新有灾馑
解释句中划线词语。
(1)既受矣()
(2)熙宁中,。()
(3)余岂宜不告以误()
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
曾叔卿为什么要告诉对方“北方新有灾馑”呢?
文段是写曾叔卿的,为什么还要写妻子“拊庇孤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