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文言文。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归取之。及反,市罢,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
(乙)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友人踵 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疑人窃履》
[注释]①踵:到,走到。②缪:“谬”,错误,荒谬。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先自其足(      )          (2)归取之(       )
(3)不得履(      )            (4)逾年而事(       )
下面句子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遂与绝。

A.至 B.故时有物外
C.友人踵楚人 D.从其所契者入水求

翻译下列句子。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幼时记趣》)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刻舟求剑》
(3)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疑人窃履》
结合两段选文,分别说说郑人和友人各是一个怎样的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吴留村
【清】钱泳
吴留村,中顺治五年进士。其明年,即选江西萍乡县知县,升山东沂州府知府。因事左补无锡县知县十三年,政通人和,士民感戴。忽有奸人持制府札立取库金三千两。吴疑之,诘以数语,其人伏罪。乃告之曰:“尔等是极聪明人,故能作此伎俩。若落他人手,立斩矣。虽然,看汝状貌,尚有出息。”乃畀以百金,纵之去。
后数年,闽寇炽,吴解饷由海道至厦门,忽逢盗劫,已尽还之。盗过船叩头谢罪曰:“公,大恩人也。”询之,即向所持札取库金者。由是其人献密计,为内应,将以报吴。时闽浙总督为姚公启圣,与吴同乡,商所以灭寇之法。康熙十五年冬,八闽既复,姚上闻,特擢福建按察使,旋升两广总督。
留村在无锡既膺殊遇,夙驾将行,锡之父老士庶泽蒙庥者,自县治以至河干,直达于省城之金阊门,八九十里,号泣攀留,行趾相接,不下数万人。缙绅及受知之士,则操舟祖道,肆筵设席,鼓吹喧阗;或有执卮酒以献于道路者。连樯数十里依依不舍使君为之泫然士民之感德如此。
(选自《履园丛话》,有删节)
【注】①札:文书。②畀:bì,给予。③庥:xiū,保护。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后数年,闽寇炽日:
(2)锡之父老士庶泽蒙庥者被: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事左补无锡县知县十三年上书谏寡人,受中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B.畀以百金,纵之去当立者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C.忽逢盗劫,已尽还之俄百千人大哭(《口技》)
D.缙绅乃受知之士安陵君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疑之,诘以数语,其人伏罪。
(2)询之,即向所持札取库金者。
文中面波浪线的句子没有断句,请根据文意用“/”断开(限三处)。
连樯数十里依依不舍使君为之泫然士民之感德如此。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①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②,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③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④,此率⑤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⑥在其为民父母也!"

--节选自《梁惠王上》

【注释】①梃(tǐnɡ):棍棒。②政:施行恶政。③庖(páo):厨房。④饿莩(piǎo):饿死的人。⑤率:带领。⑥恶(wū):表示反问的语气。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刺:

②杀人梃与刃以:

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此所谓战 于朝廷予观夫巴陵
B. 臣之客欲有求 臣所欲有甚 生者
C. 朝廷 臣莫不畏王兽相食,且人恶
D. 以刃与政,有以 乎览物之情,得无
3.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

国家要强盛,国君的作用十分重要。甲文强调的是;乙文强调的是

5.

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孟子都运用了类比手法奉劝国君,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甲】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曹刿论战》)
【乙】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①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②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①白:使……露出白木。②烛:照亮。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读其书未(全部) B.小惠未(通“遍”,遍及、普遍)
C.乃斫大树白而之曰(写) D.牺牲玉帛(指古代祭祀用猪、牛、羊等牲畜)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庞滑自知智穷兵败,自刭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入见
B.皆以美徐公庞涓死此树之下
C.肉食者谋遂成竖子
D.读书未毕真无马邪?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段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B.乙文段孙膑取得战斗的胜利,得益于选择有利的地形对敌军进行伏击。
C.甲乙两文段中,曹刿、孙膑都对战事进行了准确的预判和周密的部署。
D.甲文段曹刿认为鲁庄公在处理案件上尽了职分;乙文段孙膑因马陵之战,一战成名。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题。

归鉞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鉞,父大怒逐之。鉞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鉞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鉞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⑥。后大饥⑦,母不能自活。往涕泣奉迎⑧。母内自惭,从之。鉞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贱而其行卓⑨,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选文有改动)

①归鉞:人名。②喋喋:说话没完没了。③数:屡次。④依依:依恋的样子。⑤窃:偷偷地。⑥致:送达。⑦饥:饥荒,年成不好。⑧奉迎:迎接。奉,敬辞。⑨卓:高。

1.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比"的义项有:①并列,挨着;②顺从,和顺;③比较;④及,等到。"比归,母又复杖之"中的"比",应选的一项是(

2.

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①父大怒逐 ②属予作文以记 (《岳阳楼记》)
B. ①母 其子居②似 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C. ①独 宗亲邻里知之②必先苦 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 ①身微贱 其行卓 ②出淤泥 不染(《爱莲说》)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 由是:

(2)鉞贩盐中 市:

(3)而己有饥 色:

(4)奉母终身怡然 怡然:

4.

对选文加横线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对话,表现人物情感。

5.

归鉞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之者谁?名: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3)然而前陈者。杂: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⑵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第二段中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绘了琅琊山的美丽景色?
《醉翁亭记》中极力渲染“乐”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乐,这给你怎样的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