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是“综合平衡”。该对联出现的背景是
A.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
B.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
C.中央纠正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
D.中共八大召开,提出尽快把我国由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
有人说:“清日战争可以说是日本的国家和清国的皇家的战争,被愚化的草民小家,如一盘散沙无法凝聚,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战上,都无法战胜拥有国民概念的大家集合体”。材料认为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落后 | B.缺少外援 |
C.军事落后 | D.体制落后 |
“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款,该规定应出自()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 D.《北京条约》 |
德国1871年宪法规定“在联邦议会中只要14票反对就能阻止对宪法的修改”。当时普鲁士王国占17票,其他各邦最多6票,多数邦只有1票。此规定反映出()
A.普鲁士在联邦中享有特殊地位 |
B.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
C.联邦议会由民主选举产生 |
D.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
美国的警察由每个州独立管理。警服制式、颜色和配枪不一样。比如:加利福尼亚州,黑色制服,大檐帽,配枪博莱塔;德克萨斯州,绿色制服,牛仔帽,配枪柯尔特。这一现象体现了美国宪法的( )
A.三权分立原则 | B.联邦制原则 |
C.中央集权制原则 | D.人民主权原则 |
质询制度起源于英国,由请愿权发展而来,是指在国会开会时,国会议员针对内阁的施政方针、施政报告或其他重要事项,向内阁总理或者内阁组成人员提出质问或疑问。该制度说明首相()
A.政治上无实权,必须服从议会 |
B.首相掌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 |
C.作为内阁首脑,接受议会监督 |
D.首相仅扮演仪式性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