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是“综合平衡”。该对联出现的背景是
| A.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
| B.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
| C.中央纠正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
| D.中共八大召开,提出尽快把我国由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
魏晋时期,佛教成为豪门世族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而代表中小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 家从唯物主义观点展开了反对佛教唯心主义的斗争。隋唐佛教更加发展,而以韩愈为代表的中小地主学者举起了排佛的旗帜。材料表明
| A.阶级斗争是推动思想进步的根本原因 |
| B.思想领域的斗争是社会矛盾的反映 |
| C.唯心主义思想一直占据官方统治地位 |
| D.唯物与唯心之争推动社会思想发展 |
明初发行纸币后,政府下令禁止金银甚至铜钱的流通,但纸币发行后贬值严重。永乐 后,民间流通货币兼有宝钞、金银和稻谷布帛,朝廷屡禁不止。至成弘年间,民间契约文书中已主要用银。至英宗颁布白银货币新法后,白银逐渐成为法定货币。对此, 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
| A.推动白银货币化 |
| B.贵重金属的短缺导致宝钞贬值 |
| C.白银货币化是民间推动的结果 |
| D.货币改革推动白银成法定货币 |
五代时有一士族出身的官员将自家家谱卖与庶族同姓,大理寺判其有罪,并昭告天下: “五十年来,通谱之俗遍于天下,自非明物察伦之主,亟为澄别,则滔滔之势将不可 反矣。自今以后,如有此弊,传者、受者并当极法。”家谱变卖现象大量出现的原因可能是
| A.商品经济发达 | B.宗法制的崩溃 |
| C.科举制的实行 | D.士庶之分严格 |
战后(美国)人们所憧憬的安全而充实的生活得到了助力。强大的政治文化奖赏追随者,不遵从者则被边缘化,国内的遏制也由此加固。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经济危机后的社会萧条 |
| B.冷战时的意识形态对立 |
| C.经济全球化对美国的冲击 |
| D.恐怖主义造成的恐慌 |
“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所设计的模范社会的原则和明确的活动方式上。但是,这些模范社会将如何取代现存社会的问题,他们从未认真地考虑过。他们对于从富裕的或有权势的资助人那里得到帮助这一点抱有模糊的期望。”材料中的“他们”是指:
| A.启蒙思想家 | B.自由主义者 |
| C.空想社会主义者 | D.马克思主义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