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曾说:“民安了国才能安,国安了领导人的心才能安。”此语体现了“民至上”的思想。古代先哲中首次明确提出类似思想的是( )
A.孔子 | B.孟子 |
C.庄子 | D.韩非 |
《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 事实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在1936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 由此可知( )
A.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
B.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
C.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要为自由提供经济上的保障” |
D.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 |
麦迪逊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从严格意义上讲既不是国家宪法,也不是联邦宪法,而是二者的结合”。这种认识主要基于该宪法( )
A.较好地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 |
B.构建了三权分立的中央政府 |
C.调和了大州与小州关于国会席位的矛盾 |
D.达成了南方黑奴计算人口总数的方案 |
《全球通史》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的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这段材料最可用于说明( )
A.英国工业革命 | B.新航路的开辟 |
C.欧洲启蒙运动 | D.世界市场形成 |
“1954年入秋以来,……农村里食油、粉条、豆腐、熟食等供应不足。特别严重的是,不少地方,农民杀牛、杀母猪小猪的现象相当普遍;积肥不热心,春耕准备不积极,生产情绪不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
B.一五计划实行造成经济比例失调 |
C.牺牲农业追求社会主义工业化 |
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存在过急过粗问题 |
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这项政策的主要内容就是以争取和平为目标,尽可能地联合一切希望保持和平的国家,在实践中首先表现为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这一政策()
A.率先为印度和老挝所接受 | B.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
C.打破了外交僵局 | D.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