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约前484年─前425年)曾记述一名希腊人对波斯王薛西斯讲:“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并不是任何事情上都是自由的,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这段材料主要表明了
A.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祥地 |
B.希罗多德非常赞赏希腊的政治制度 |
C.希腊当时仍然实行君主专制 |
D.古希腊的民主建立在法制基础之上 |
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时间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20世纪)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BB机)。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我国人民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 B.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
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 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
阅读以下国民经济统计表:
农业 |
轻工业 |
重工业 |
||
在总产值 中的比例 |
1957年 |
43.3% |
31.2% |
25.5% |
1960年 |
21.8% |
26.1% |
52.1% |
|
增长率 |
-22.8% |
47% |
223% |
对以上统计表理解正确的是
A.我国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B.工农业生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C.国民经济建设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 D.我国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根据人民币发行简表(见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下列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A.经济繁荣、商品经济活跃使第一套人民币面额较大 |
B.第二、三套反映了五六十年代中国国民经济困难 |
C.3种分币退出市场说明中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
D.几套人民币的发行演变见证了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 |
中国有句俗语,叫做“远亲不如近邻”。下列各项,能突出体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建树与这一俗语反映的意思相近的是
A.发起组建东盟 | B.参与创建亚太经合组织 |
C.参与创建联合国 | 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
《邓小平年谱》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绝非历史的‘偶然’,更不是某个人的‘臆想’,而是中国发展的要求和时代发展的大势使然,是‘内忧外压’的形势所逼迫出来的。”这里的“绝非偶然”主要是指
A.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需要 | B.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 |
C.实现国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需要 | D.打破我国对外完全封闭状况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