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李鸿章正全力准备进攻苏州的太平军,上海27家洋行联名向他提出,他们愿意出资修筑一条从上海到苏州的铁路,“由此路以扫逆氛,其便捷轻利,莫有过于此者”。对该建议认识正确的是
| A.列强主动推进中国近代化 |
| B.促成了中国近代铁路的修建 |
| C.列强对华以资本输出为主 |
| D.符合清政府兴办洋务的目的 |
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 “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尊严的部分”“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 )
| A.君主制和议会制 | B.君主制和共和制 |
| C.立宪制和共和制 | D.立宪制和议会制 |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谈道:所谓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郑永年强调的是大国崛起过程中( )
| A.外部环境的重要性 | B.民主政治的重要性 |
| C.军事力量的重要性 | D.内部团结的重要性 |
启蒙思想家认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够也应该用来考察和解释生活的所有方面”,“科学方法不仅能够发现自然界的规律,而且能够发现人类社会的规律。”以上观点产生的科学基础是( )
| A.文艺复兴充分肯定了人的现世价值 |
| B.牛顿力学体系揭示了物体运动规律 |
| C.地理大发现扩展人们对世界的认知 |
| D.达尔文学说阐明了生物进化的规律 |
正如汉金斯所说,18世纪的自然哲学家相信,科学革命正在改变人类的一切活动,理性是正确方法的关键,它甚至会毁坏宗教法庭的基础。达朗贝尔描述了他所目睹的自然哲学中的革命:“我们的世纪被称为卓越的哲学世纪……新的哲学方法的发现和应用,与各种发现相伴随的那种热情,宇宙奇观在我们身上引起的理念的某种提升——所有这些原因造成了心智的强烈的骚动,就像冲破了堤坝的江河一样从各个方向蔓延穿透大自然。”该论述反映了科学以及自然哲学的新方法( )
| A.改变了人类的宗教信仰 | B.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 |
| C.影响了人类的思想观念 | D.提升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
1689年,洛克在《政府论》中指出:“人人放弃其自然法的执行权而把它交给公众……这样,就授权社会,或者授权给社会的立法机关,根据社会公共福利的要求为他制定法律,而他本人对于这些法律的执行也有尽力协助的义务。”引文表明他主张( )
| A.君主立宪 | B.人民革命权利 |
| C.社会契约 | D.三权分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