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革命的出现加快了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脚步。英国的乡村在农业革命的冲击下,从15世纪后30年代开始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领主用暴力或各种欺诈手段强占农民的公有地和他们的份地,用栅栏、篱笆、壕沟围圈起来,变成领主私有的大牧场或大农场。圈地运动不是要把农民继续束缚在原来的土地上,而是要把他们赶出原来的土地,从而无形中推动农民大规模地离开土地,整个过程延续了300多年,它使英国摆脱了传统社会周期性生存危机的困扰,孕育了近代乡村工业,为乡村人口流动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动力,它在英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袁亚愚《农民的社会流动》
材料二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南方沿海某乡居民生活情况统计表(单位:人)

时期
迁出
他乡种田
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
出国从事工商业
1820—1849年
29
29
0
0
1850—1879年
72
15
49
8
1880—1911年
156
0
118
38
1912—1939年
473
0
77
396

 
材料三 抗日战争爆发后,众多沿海居民,大批民族工业企业与高校大量迁往内地,因而很短的时间内以重庆市为核心的西南地区成为中国政治中心地带与人口高密集区。就东北地区而言,日本官方在强制阻止中国汉族移民迁往东北地区的同时,按步骤地实施了蓄谋已久的移民侵略计划,即所谓“国策移民”。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提出了20 年间向中国东北移住日本农民100万户、500万人的总体计划,之后大批日本所谓“开拓者”迁入东北地区,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
——安介生、葛剑雄《20 世纪中国移民史的阶段性特征》(有删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在推动英国社会发展上起到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这一时期该地区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人口流动的特点,简要分析其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日本的对外扩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人物:思想家洛克与潘恩
《政府论》的大部分内容其实在1680年前后便已写就,为了切合1689年的形势,洛克在出版时又作了一些补充。该书首先对由来已欠的各种君主专制主义学说进行了猛烈抨击。
1776年1月,潘恩写出了一本名为《常识》的小册子,他清楚地说出了人们的心声:
君主制是一种糟糕的政体,最好不要采用。大不列颠正在用赋税和贸易限制损害美洲的经
济。让一个远在三千英里之外的小岛统治整个大陆,这是愚蠢之举。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洛克和潘恩对于政体看法的异同点,(4分)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两人出版著作的主要目的。(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美、德、法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

材料二 1870~1910年世界船舶数(单位:百万吨)

材料三世界贸易总额变化(1870~1910年)单位:10亿法郎

材料四 1870~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一些。不过19世纪90年代的价格一般比1873年低40%,其中钢和钢轨的价格下跌最为严重,直至1896年工业品的价格才开始出现回升的趋势,但比19世纪70年代还要低得多。且进入19世纪70年代以后在1873年、1882年、1890年、1900年和1907年共发生了五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同19世纪70年代以前相比,危机的破坏性加强了。
——材料二、三、四均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请完成:
(1)依据这四则材料,概括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的情况。(8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
(1)材料一告诉我们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4分)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图1和图2之间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从图2中可以获知哪些重要的信息?(5分)

经济改革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稳定、繁荣社会。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能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
──罗斯福
(1)根据资料一,这番话为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所说。请问:他的这番话是在什么严
重局势下说的? 目的何在? 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资料二
即使在常常可以享受特权的莫斯科,顾客们也不能保证买到他们所需要的肉,蛋和家禽也缺货。……现在是春天了,但一如既往,蔬菜缺货……
我相信,只要我们改变我国经济工作的优先次序和组织结构,为我们的公民提供他们所需要的食品和消费品,我们就能成功地同资本主义竞赛。
──摘自《赫鲁晓夫回忆录续集》
(2)根据资料二,这番话为赫鲁晓夫下台后所说。那时,苏联谁主政? 这番话说明了什么现象? 你怎样认识赫鲁晓夫的反思?(注意:不得抄原文)
资料三
“房子大了,道路宽了,村民富了,我也能带着孙子到首都北京天安门圆我祖孙二人的梦了。今天更令我高兴的是,我们中国人还能上太空了。”在神舟六号成功飞天之日,一位见证了改革开放全过程的四川老人,用朴实的话语道出中华大地已经和正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摘自《改革开放30年》
(3)根据资料三,四川老人这番感慨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他的家乡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

民族工业的兴衰,映射了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艰难历程。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㈠ 永利碱厂为著名实业家范旭东创建。斯时,中国用碱完全被“洋碱”垄断。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洋碱”进口中断,引起民食和工业用碱的恐慌。有鉴于此,范旭东决定创办制碱工厂。1916年定址塘沽筹建,1924年生产出碱,揭开了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制碱工业史上的第一页。
㈡ 1926年,永利生产出合格的纯碱。同年,在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上,其“红三角”牌纯碱一举夺得金奖。从此,“红三角”不仅行销全国,还出口到日本等国。1932年,范旭东回顾建厂经历感慨说:“我们受尽工业技术上折磨和世界托拉斯的压迫与利诱,差幸还没有屈服。现在每年进口的洋碱由100万担减至48万多担了。”
㈢ 七七事变后,永利被日寇强占,范旭东坚决拒绝与侵略者合作,迁徙四川建立新厂。抗战胜利后,永利得以复归,然而国民党政府贪污腐败,比抗战前更甚。1946年,国民党政府悍然发动内战,塘沽环境愈益恶化,永利无法维持生产,1948年底被迫停工。
㈣ 新中国成立后,永利获得新生。1952年底,永利率先成为全国首家公私合营企业。后又发展更名为“天津碱厂”。如今,天津碱厂的“红三角”牌纯碱已畅销20余个国家和地区,天津碱厂成为中国最大的纯碱生产商和出口商。
──摘编自《化工先导──范旭东》等书
(1)根据㈠段,范旭东是在什么背景下创建永利碱厂的?
(2)分析㈡、㈢两段,两段内容各说明了什么?
(3)根据㈣段,永利碱厂转为“公私合营”,其重大意义是什么?
(4)以永利碱厂为例,你认为应该怎样认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