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花语
⑴那个雨天,我在偶然中看见了凌霄花。
⑵那天的雨下的很大,风吹着雨伞不停地摇晃,我就站在雨中看着那些凌霄花。
⑶年轻时读过舒婷的诗:如果我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在我年少的印象中,凌霄花一定是妖艳、娇媚善于炫耀、张扬的花朵。
⑷可是,第一眼看见那些花时,我不敢相信传说中喜欢攀附、依赖、炫耀自己的花,竟是这样的普通而纤弱。
⑸很大的风,吹着从高处低垂下来的藤蔓,那些点缀在绿色枝叶里的花儿,便随着摇摆的藤蔓在风雨中来回的晃动着。雨点不停的打在花朵上,每一个雨点砸下来的时候,花身便向下倾斜着、颤抖着,好似在寒风中行进的女子,纤弱的身姿惹人心痛。一阵狂烈的风雨过后,那些花儿又小心翼翼地重新向上站直了身子,雨一阵阵地落下,花儿便一次次地倒下又挺立起来。
⑹风吹过来时,花枝和藤蔓一起在风中乱舞,像是在抵抗,像是在挣扎。风不停地吹,我的心也在风雨中随着花一起颤动。我担心那些细小的枝蔓会不会在风雨中折断,我又担心那些花儿会不会在风雨中坠落。我好想用手心去托起那些花朵,我不忍看着这些柔小的生命因为一场雨而陨落。
⑺但我明白,生命都是无常的。大自然中植物和动物都要在自然的风雨中经过百般砺炼。我无法替它们承受风雨,只有站在雨中默默地用心守护着这些生命的精灵。
⑻雨停了,花儿们慢慢的挺直了身子,那些坠缀着花骨朵的枝条也不再狂舞,它们静静地像墨绿色的流苏一样温柔地低垂着。让我惊讶的是,那些看似细弱的花枝,在风中竟然没有一枝被折断,那些花儿也在雨中坚强地站立着,没有一朵坠下枝头。
⑼在风中,我所担心的一切都没有发生,疾风骤雨后留下的残露在一点点地滴落,仿佛是一场较量后遗留的尾声。
⑽我看见雨润后的凌霄花愈加青翠,我知道以后的花事也将是愈加繁盛。我突然想起了“洗礼”这两个字,生命经过洗礼后会散发别样的光辉吧!我惊叹凌霄花竟会在这样的时候,用这样的方式给了我生命的启迪。
⑾我在风雨中看见了凌霄花的灵魂,我明白了,每一朵花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凌霄花在人们误解与嘲讽的眼光中坚定着自己的信仰,不停的攀援,只是为了一种更高的向往与追求。我开始对这弱小的生命另眼相看。
⑿花瓶里的青春或许太绚丽,所以凌霄花选择了在大树边、山坡上、水泥石柱旁生长、发芽。它们背负着一个攀援强权的恶名,仗义地用自己谦卑的生命与另一个粗糙的生命结合,用自己柔弱的身体装饰着另一个生命,书写着同枯同荣,生死与共的侠肝义胆。
⒀花瓶里的青春或许太短暂,所以凌霄花选择了迎风独立的岁月,也许磨难才是生命最坚强的历练。所以经过风雨洗礼后的凌霄花,开得异常鲜艳,仿佛是洗尽了尘埃,洗尽了铅华。
⒁其实,每一个生命远远都比自己想像的要坚强,当你走过风雨,才知道自己原来也可以超越自己不敢想象的高度。
⒂站在树下,仰望着开在风雨中的花儿,仿佛是站在人海里,看来来往往的人群。花儿用无声的花语阐释着自己的生命,那么我们用什么来阐释自己?
⒃走在雨中,好像走在风尘的流年里,我在寻找生命的花语…… (选自《人民日报》)
文中作者对凌霄花的感情变化:年轻时是 ① ;第一眼看见是担心;雨停了是
② ;看见雨润后的凌霄花是 ③ 。
文中第10节说到,“我惊叹凌霄花竟会在这样的时候,用这样的方式给了我生命的启迪”,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凌霄花给“我”哪些启迪。
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1)雨点不停地打在花朵上,每一个雨点砸下来的时候,花身便向下倾斜着、颤抖着,好似在寒风中行进的女子,纤弱的身姿惹人心痛。
(2)那些看似细弱的花枝,在风中竟然没有一枝被折断,那些花儿也在雨中坚强地站立着,没有一朵坠下枝头。
文中第3节引用了舒婷的诗句,其作用是什么?
题目“生命的花语”的含义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这一锅汤
翟敬宜
①妈妈爱煮汤,深信“先喝汤,胃不伤”,菜色再简单,汤不可缺。妈绝对是有天分的家厨,再简单的汤进了她的锅,美味立刻向上加乘。以家常的玉米排骨汤来说,她嫌排骨油重,用乌骨鸡脚代替,再多加一个西红柿,汤色更清美,还多了讨喜的微酸与胶原蛋白。
②费工的当属除夕团圆饭的一品锅,那可是年度压轴戏。鸡汤当底,海参、花枝鱼、鲜笋丝、鹌鹑蛋……好料结伴来,但绝不加芋头,以免浊了小清新。锅一上桌,就是爸从口袋摸出压岁钱的时候。香气与热气,把一大家子暖暖团在一起。
③一年年过去,吃一品锅的人变少了。哥哥们在海外成家,还在父母身边的只剩出嫁的女儿。我的运气太好,婆婆全面包容长媳的任性,让我得以在除夕夜回娘家守着一品锅,还不断带来新吃客,先半子,再孙子。外孙对姥姥的汤超迷恋,好汤煲粥,小小孩一口气碗底朝天,毫不啰唆。
④对于我的拒绝长大,老天终究给了一个大警示。妈病倒了,两个月来回检查被确诊为胃癌晚期。手术加化疗让她的胃口与体力尽失,看到饭菜就皱眉,遑论下厨。她的洁净厨房让给了钟点工、回娘家的我和不再远庖厨的老爸。
⑤眼看钟点工的菜不合妈胃口,爸又实在上不了手,老买外食也不是办法,青黄不接之际,我也只好硬着头皮在家做实验,猛看食谱外加想象力,勉强做出接近妈妈风格的汤。但火候跟调味的掌控太差,滋味如何,我心中有数。
⑥“一点都不像姥姥做的!”负责试喝的儿子每次都说中要害,但妈总是很捧场地多喝半碗。好在新来的煮饭阿姨厨艺好多了,妈终于不必再忍受女儿做的汤。
⑦曾经,我想过把妈的汤谱一道道记下来,但时间没站在我这边。她的病情很快恶化,连说话的气力都没有。我只能尽量陪她,提防着任何的猝不及防。
⑧有一天,她嘴里尽是我听不懂的话,我知道死亡可能逼近了,紧急联系护理师,决定次日送她住院。中午时,妈突然字字清楚地对我说:“我想吃饭。”
⑨直觉告诉我,这顿饭,我得自己做。七手八脚地做了不辣的咖喱鸡饭,想着妈吃不下,重口味的比较开胃。我把饭端到床边,一口口喂她,见她勉强咀嚼吞咽,突然想起怎么忘了做汤,妈习惯要先喝汤的呀!
⑩饭才吃了几口,妈就不肯嚼了,我用棉花棒替她清了口腔,出门上班,打算跟公司多请几天假。道再见时,妈抬手向我挥了两下。
⑪傍晚,我的手机响起,来电显示“爸妈家”。通话键一按,手机那头传来爸爸悲切的嘶喊。
⑫多年来,我庆幸着那天中午亲手做了饭,却后悔着为何要上班,不多留一会儿替她煮碗汤。
⑬妈走后,寂寞的爸体力日衰,再也不下厨,也不想习惯阿姨做的菜,开始在餐厅外食,除夕夜也喊我们一块儿上饭店。直到前年的年夜饭,他虚弱得出不了门,我决定把大菜交给外卖,卷起袖子,做几道妈常做的菜。
⑭我做菜很慢,脾气很大,绷紧神经怕出错,谁都不准来打扰。站了一整天,我做了如意菜、蒜薹炒腊肉、青蒜拌莴笋,以及大年初一早上爸要吃的茶叶蛋、韭菜饺子和煎年糕。腰酸腿麻地端到爸家,瘦削的老人笑眯了眼。只是,菜肴摆满了一桌,正中间是买来的佛跳墙,不是一品锅。没人想点破。
⑮我好想完美复制一品锅,但太明白自己的能力。一如妈走后的每个腊月初八,我都想做咸腊八粥给爸吃,那是我们的私房粥,全球没处买,网络找不到,可我就是记不清,那一锅神秘的美满丰盛的粥,妈到底是用了几种米粮、多少种食材?
⑯前年5月,爸也走了。原本对做菜缺乏兴趣的我,开始注意到自己的一个转变。只要走进厨房开始炖汤,锅里的丝丝香气就像蒸气熨斗,可以神奇地抚平我的压力与焦躁。
⑰炉边的我竟然不再紧绷暴跳了。会不会是妈妈在对我说:“妹妹啊,这是你煮的汤,你不必做得跟我一样,就用你的想法,做出你的味道,让孩子永远记得……”放松后,汤变好喝了,于是我又做了疙瘩汤。儿子惊讶地望着我,说:“妈,像耶!”
⑱平静无波的汤,内敛的表情藏着海一般的深情,无边无际,永远宽容,让接下汤锅的下一代真实体会,传承并非复制,而是情感的延续。细火慢炖的滋味或有不同,但永远不变的是那一锅入魂、无从仿冒的独家真爱。
(1)根据选文内容将下面表格填写完整。(3分)
时间 |
事件 |
“我”的情感 |
|
母亲擅长煮汤,家人分享 |
喜爱、享受、依赖 |
母亲生病的时候 |
|
焦急、无奈、愧疚 |
父母去世后 |
“我”做出了有自己味道的汤 |
|
(2)结合语境揣摩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①香气与热气,把一家子暖暖团在一起。(第②段)
②但妈总是很捧场地多喝半碗。(第⑥段)
③对第⑯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3分)
(3)文中有三处对儿子进行了描写,请分析其作用。(3分)
(4)概括文中妈妈的性格特点。(3分)
(5)结合文意,谈谈对结尾段“传承并非复制,而是情感的延续”这句话的理解。(3分)
现代文阅读。
泡桐花开不寂寞
①好像在一夜之间,春天就来临了。以往很不在意的那树泡桐花开了,从窗口望去,开得十分张扬十分热闹。对面花园角落里的这株泡桐树,如撑开了一把白色的大伞,一嘟噜一嘟噜的泡桐花,像一串串用丝线串起的铃铛,像一只只白色的小喇叭,白色中有几许紫色,在迎春花尚未绽放的时候,在杜鹃花刚刚挂蕾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盛开了,好像是用一串串铃铛敲响春天的序曲,好像是用一只只小喇叭吹响春日的欢乐。
②在百花丛中,泡桐花大概是很不起眼的。漫步唐诗、宋词的文苑中,有吟咏牡丹、樱花、郁金香的,有礼赞菊花、海棠、栀子花的,有赋诗腊梅、君子兰、水仙花的,有讴歌荷花、睡莲、茉莉花的,就连草儿也有诗人歌吟——含羞草、薰衣草、金鱼草……就是泡桐花几乎没有诗人问津。在百花家族中,泡桐花是很不令人瞩目的,她没有牡丹的贵族气,没有君子兰的优雅风,没有郁金香的姹紫嫣红,没有茉莉花的暗香涌动。泡桐花属于百花中的平民女子,不搔首弄姿,不羽扇纶巾,不摇曳多姿,不环佩叮当,她只是如伫立池塘边一块普通的石头,她只是像绽开在山野间一丛朴素的芦苇,普普通通,朴朴实实,踏青赏春者不会拜会她,花前月下者不会依恋她。
③泡桐属于繁殖易、生长快的落叶乔木,“三年成林,五年成材”,其材质好、用途多,成为许多地方扩大绿化的首选植物。泡桐花还可以入药,常被用于祛风散热、清热解毒,清肝明目。当年焦裕禄带头在兰考栽种了一千多平方公里的泡桐树,改变了兰考的地貌和生态,也成为兰考经济作物的重要来源。如今,每年春天,兰考的泡桐花开了,紫莹莹的,绵延不绝。
④以往曾经向往这样的境界:懒懒地坐在沙发上,品一口新茶翻几页闲书……现在这种清净与闲适境界都已实现了。然而长期的足不出户,没有了与友朋的交往,没有了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内心便涌动着难以名状的寂寞感。初春的太阳升起,初春的花香飘来,便如同心湖里被投入了一块碎石,寂寞的涟漪便一圈圈一阵阵地漾开了。
⑤昨夜下了一夜的雨,从窗前望去,对面花园那株泡桐花开得更盛了。我推开门拾阶下楼,独自来到花园角落上的泡桐树前,一树泡桐花经过春雨的洗礼,更加繁茂更加清新更加滋润,在金钟般的花骨朵上,紫色就更加分明,遗留的几滴露珠在阳光下如珠似玉。高大的泡桐树下,掉落了一地的泡桐花花瓣。徘徊在泡桐树下,泡桐花的香气隐隐约约,像谁用一管羽毛撩拨你的心扉,内心就痒痒的、酥酥的、柔柔的。
⑥篱笆上的几枝迎春已经绽开了猩黄的花,池塘畔的一丛杜鹃也绽开了几朵猩红的笑靥。这株泡桐无论有没有人关注,无论有没有人欣赏,它总是悄悄地开花、静静地绽放,既不想炫耀什么,也不想获取什么,绽放成为其生命历程中的一个步骤,绽放成为其冬去春来的一种告示。
⑦望着满树的花朵,看着满地的落英,我突然想到,泡桐树年复一年就这样默默地生长:春来悄悄地绽放一树甜香,夏来默默地滋生一树阴凉;少时默默站成一道风景,壮时任人裁锯成材。或许很多人就像这不被人瞩目的泡桐花一样,默默地生长,悄悄地绽放,只有在人们特意关注时才会发现它的重要。诸多平时默默无闻的白衣天使,在人类遭遇到疫病的侵袭时挺身而出,无私无畏,兢兢业业,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赞赏,他们不就像泡桐花吗?
(文章有改动)
(1)第①②段写出了泡桐花 的特点。
(2)自选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徘徊在泡桐树下,泡桐花的香气隐隐约约,像谁用一管羽毛撩拨你的心扉,内心就痒痒的、酥酥的、柔柔的。
(3)下面对本文题目“泡桐花开不寂寞”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泡桐花开时,有篱笆上绽开的迎春花,池塘畔绽放的杜鹃花相伴,所以泡桐花开不寂寞。
B.泡桐花开不为被人欣赏,不为获取什么,开花是它要完成的一个生命步骤,开花也实现了它的生命价值,所以不会寂寞。
C.泡桐花开排遣了“我”这个赏花人长期足不出户产生的寂寞心绪,让“我”心神得到安慰。
D.“泡桐花开不寂寞”喻指生活中许多像泡桐花样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即使不被关注也不会感到寂寞。
(4)文章最后一段,作者由泡桐花想到了白衣天使,你会想到哪些人呢?请举例,仿照本段划线句子,加以表述。
或许很多人就像这不被人瞩目的泡桐花一样,默默地生长,悄悄地绽放,只有在人们特意关注时才会发现它的重要。 ,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赞赏,他们不就像泡桐花吗?
现代文阅读。
“心虚”与进步
①去友人家做客。他的书房里挂着一幅醒目条幅,上书“心虚使人进步”几个大字,遒劲老到,大气厚重,一看落款,还是出自书法名家之手。字写得确实漂亮典雅,但内容是不是有误,把“虚心”写成“心虚”?我一脸狐疑,正待发问,老友解释道,内容无误,这正是我的人生心得。
②原来,他在大学学的是材料专业,后因工作需要,转到光学物理学院当院长。他因为转行而心虚,怕干不好,怕人家不服气,更怕辜负上级信任,就请人写了这样的条幅来激励自己,提醒自己。为了改变心虚的窘境,他夜以继日,焚膏继晷,刻苦钻研,恶补专业知识,以最短的时间让自己从外行变成让大家服气的内行,变成业内一言九鼎的专家,变成举重若轻游刃有余的领导。他说,这一切都拜自己心虚所赐,心虚产生前进动力,心虚增加紧迫感,心虚激励我自强不息。
③伟人有言“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肯定是颠扑不破的千古真理,但如果把“虚心”换成“心虚”,同样有道理。有道是“做贼心虚”,做了坏事会心虚,说了谎话会心虚。其实,现实生活中心虚的又何止这些,对没有做过的事,没经验的工作,没明白的学问,不熟悉的道路,不如实的信息,不是都会让人心虚吗?心虚,就是心里没底,对一些事情的了解和知识缺乏,然后就导致了对自己的不自信,没有把握。这很正常,关键是心虚后要通过主观努力,迎难而进,补齐短板,增益其所不能,迎头赶上,把心虚变成心实,不断取得进步。
④汉文帝刚登基时是很心虚的,因为他母亲薄妃地位低下,自己又是诸王中最不受待见的,既没有行政经验,又没有班底僚属,随时都可能被替换。因而,他小心谨慎行事,尊重大臣,低调谦恭,虚心学习,增长才干,逐渐获得了臣下的认可。他生活俭朴,励精图治,减轻徭役,降低赋税,让人民休养生息,也得到了百姓的拥戴。就这样,心虚的汉文帝一步步前进,不仅坐稳了位置,而且成了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明君之一。由此可见,心 虚使汉文帝“知虚而后勇”,有所作为,取得了进步。
⑤怕就怕心虚后无所作为,不求进取,色厉内荏,自欺欺人,那就不妙了。《水浒》里的白衣秀士王伦,因为本事有限,能力不足,平时又不注意学习提高,修文偃武,对自己这个寨主位置是很心虚的,十分惧怕上山入伙的贤能抢了他的位置。他先是一再刁难林冲,不愿接纳,后又想方设法拒绝晁盖一伙好汉上山,结果被林教头手起刀落,结束了性命。
⑥不要怕心虚,只要有自知之明,正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有哪些短处、弱点,就能明白自己到底能吃几碗干饭,能挑多重担子,不至于把尾巴翘到天上。在很多时候,做人只有心虚一点,才能常常主动自我警策,清醒反思,自我加压,不敢懈怠。始终以心虚之意求务实之境,倘能坚持不懈,努力奉献,忘我工作,就能像我那个院长朋友一样站稳脚跟,渐入佳境,像汉文帝那样,成就非凡,人生辉煌。
(文章有改动)
(1)文中“心虚”指的是 。
(2)文章第④⑤段写汉文帝和王伦的事例,其作用是什么?
(3)学校举行朗诵比赛,张健被随机抽中,没有任何比赛经验的他,因心虚想弃权。作为好友,请你依据阅读本文的收获,写一段话劝勉他。(50字左右)
现代文阅读。
鲸落,世上最壮美的重生
①“大海深处,广袤荒漠。鲸,生于斯,长于斯,落于斯。鲸落,最后拥抱大海的方式。一朝鲸落,万物重生。鲸,悲寂潇潇下,繁荣此中开。鲸落,世上最为壮美的重生。”
②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炳耀副教授在自己的朋友圈发布了这样一首小诗。与此同时,“我国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鲸落”一时间也成为了网络热词。近日,我国“探索一号”科考船完成2020年度第一个科考航次(TS16航次),返回三亚救助局码头,同时带回来一个令人惊喜的消息:随船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一个约3米长的“鲸落”,这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发现该类型的生态系统。
③一鲸落,万物生。“鲸落”是指鲸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它与热液、冷泉一同促进了深海生命的繁荣,被称为深海生命的“绿洲”。有研究者发现,在北太平洋深海中,一个“鲸落”可能就维持了至少有43个种类1.249万个生物体的生存。这里形成的生物群落,甚至可以延续上百年。
④“鲸落”的形成通常会经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一样的生物群落:
⑤首先是食腐动物,如盲鳗、睡鲨,还有少量的石蟹、鼠尾鱼和数百万只两足动物等。它们会消耗掉刚刚沉入海底的鲸尸上大量的肉和脂肪。
⑥当它们离开后,“鲸落”生态便会被多毛纲、涟虫目和一些蜗牛为首的软体动物包围,甚至会培养出一些在别的环境中从未被发现过的新物种——食骨蠕虫就是“鯨落”中诞生的特有物种。至今科学家已发现了至少16种这样的新物种。它们会吃掉剩下的一些组织碎片以及之前生物所留下的残渣,比如鲸骨中的沉淀物。
⑦下一个阶段是“硫化”阶段,主角是数量庞大的厌氧细菌,它们会进入鲸骨中去分解骨骼中的脂质,并排出硫化氢。所以这个阶段会产生一些有毒物质,不过并不影响这里的生命活动——海底的贻贝、蛤蜊、帽贝和海螺等生物会以这些厌氧细菌为食,因此它们会在骨架周围攀附生长。
⑧最后,当鲸的所有养分都被利用完,骸骨中含有的矿物质便会慢慢变成礁岩或沙粒。也就是说,可能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聚集着无数生命的海底礁石,在数百年前其实就是一具海洋生物的遗骸。
⑨海洋专家表示,目前国际上发现的现代自然“鲸落”一共也不足50个。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发现一个“鲸落”并不容易,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死掉的鲸都会成为“鲸落”。
⑩因为鲸脂相对于海水的密度较低,所以很多鲸死后都会漂浮在水面上,有一些会随波逐流搁浅在海滩上。比如抹香鲸头的上部有巨大的脑油器,露脊鯨有着厚实的鲸脂层,它们死后都会漂浮在水面。就算是一些因密度大而能缓慢下沉的鲸尸,因为体内脏器与之前的食物腐化的缘故而产生大量气体,也可能会重新浮出水面。比如座头鲸和蓝鲸等。
⑪只有少数下沉的鲸尸因为各种因素才会完美“鲸落”,成为海底的一片“生命绿洲”。从“鲸落”的骸骨,可以看到其浪漫壮丽的一生。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作为延伸,开启了更多生命。
(文章有改动)
(1)下面各项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①段引用小诗开头,引出说明对象,诗意而又凝练地概括了“鲸落”的特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鲸落”的形成通常经历四个阶段,随着营养物质的变化及数量越来越少,其生物主角也逐渐发生了转变。
C.根据文意可知,鲸尸如果能够下沉,就会形成“鲸落”,但鲸尸很难下沉,所以“鲸落”数量不多。
D.“生命绿洲”这一说法生动形象地说明“鲸落”不仅可以滋养深海中的诸多生命,还能培养出一些新的物种。
(2)第③段划线句子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3)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加点词的作用。
①至今科学家已发现了至少16种这样的新物种。
②可能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聚集着无数生命的海底礁石,在数百年前其实就是一具海洋生物的遗骸。
(4)下面各项与“鲸落”这一现象所引发的哲理思考最贴切的一项是
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就业压力明显加大。3月15日,成都推出允许商户摆地摊、临时占道经营的政策,仅仅两个多月就增加了10万余个就业岗位。成都因为放开“地摊经济”而获赞,市民普遍感觉热闹而有烟火气的城市生活回来了。可见,只要善于创新,释放个体的创造力,就能让市场活络起来,就能让经济苏醒过来。
材料二:6月1日上午,李克强考察烟台市一处老旧小区时,见到许多商户在店门前摆起了摊位。他关切地询问围拢过来的商户和摊主,前几个月收入降没降。大家普遍反映差不多降了三四成,好在国家及时出了扶持政策,总算dù过难关了。一位摊主对总理说:“我们现在活过来了,将来我们要报效国家、服务社会。”李克强说:“国家是人民组成的,人民好了,国家才能好。靠每个人的奋斗,大家都好了,国家就更好!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市场、企业、个体工商户活起来,生存下去,再发展起来,国家才能更好!我们会给你们支持的。”
材料三:地摊,是最暖的人间烟火。“地摊经济”能拉动经济增长、增进就业,但面对大街小巷的地摊,也有人担忧会不会阻塞交通、商品质量怎样获得担保、食物和城市卫生问题怎样解决……这些担忧绝非多余。管得太松,任由流动商贩“野蛮生长”,必然会带来道路拥堵、垃圾遍地、噪音污染等问题,让附近居民苦不堪言;管得太严,则容易“一刀切”,影响很多人的“饭碗”。疫情影响之下,对中低收入群体来说,摆地摊成为最容易实现的营生。既要“地摊经济”活起来,又要文明有序,这是一道检验城市治理能力的考题。
(1)根据拼音写字,给加点字注音。
①dù 过
②阻塞
(2)综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要概括你获取的主要信息。(30字左右)
(3)根据你对这三则材料的理解,将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新病毒 引发疫情 威胁社会经济
下联:小地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