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下列A、B、C、D是中学常见的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基本装置。
请根据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原理,回答在下列实验中需要使用哪种装置。将A、B、C、D 填入适当的空格中。
(1)从碘水中提取碘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离酒精与水的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离植物油和水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去粗盐中的泥沙制精盐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实验室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要用到量筒和图Ⅱ仪器等。
(1) 配制某浓度的稀硫酸,用10 mL量筒量取浓硫酸的体积如图Ⅰ所示, A与B,B与C刻度间相差1mL,如果刻度A为8,量筒中浓硫酸的体积是________mL。
(2)要用CuSO4·5H2O晶体配制500mL 0.01mol/L CuSO4溶液,应该用托盘天平称取CuSO4·5H2O________g
(3)图Ⅱ所示仪器的名称是 ,若实验中图Ⅱ仪器有下列情况,对配制溶液的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A.仪器中有少量蒸馏水______________;
B.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______________;
C.最终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______________。
实验室需要配制100 mL 1 mol/L的NaOH溶液,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把称量好的固体NaOH放入小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为加速溶解,可用
(填仪器名称)搅拌;
②把①所得溶液后,小心转入(填仪器名称)中;
③继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2 cm处,改用(填仪器名称)
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
④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要小心转入容量瓶,并轻轻摇匀;
⑤将容量瓶塞紧,充分摇匀。
⑥计算需要NaOH固体的质量:g
请回答:
(1)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填序号)。
(2)取出50 mL配制好的溶液,此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3)若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时不慎撒到容量瓶外,其它操作均正确,则最后配成的溶液中溶质的实际浓度比所要求浓度(填“偏大”、“偏小”)
某校化学小组学生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乙二酸晶体受热分解”的实验,并验证分解产物中有CO2和CO。(图中夹持装置及尾气处理装置均已略去)
(1)装置C中盛放NaOH溶液的作用是。
(2)①证明分解产物中有CO2的现象是。
②证明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
(3)实验结束后,装置F中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固体。简述检验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Cu2O的实验方法(已知Cu2O溶于稀硫酸生成铜单质和硫酸铜):。
(4)①草酸和草酸钠(Na2C2O4)可以在酸性条件下被KMnO4、MnO2氧化。KMnO4和草酸钠在稀硫酸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实验室常用草酸钠标定KMnO4溶液。操作如下:准确称取0.2000g草酸钠,放入锥形瓶中,加100mL稀硫酸溶解,用配置好的KMnO4溶液滴定。当加入1滴KMnO4溶液后,锥形瓶中溶液立即由无色变为紫红色,且30s不褪色,即达到滴定终点。重复上述滴定操作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滴定前 |
第一次终点 |
第二次终点 |
第三次终点 |
|
滴定管液面刻度 |
0.00mL |
16.02mL |
16.00mL |
16.01mL |
KMn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式是。
用18 mol·L-1浓硫酸配制100 mL 3.0 mol·L-1稀硫酸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计算所用浓硫酸的体积 ②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③溶解 ④转移、洗涤 ⑤定容、摇匀
完成下列问题:
(1)所需浓硫酸的体积是________,量取浓硫酸所用的量筒的规格是________(从下列中选用A.10 mL B.25 mL C.50 mL D.100 mL)。
(2)第③步实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步实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情况对所配制的稀硫酸浓度有何影响?(用“偏大”“偏小”“无影响”填写)
A.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_________
B.容量瓶用蒸馏洗涤后残留有少量的水________________
C.所用过的烧杯、玻璃棒未洗涤________________
D.量取浓硫酸的量筒用蒸馏水洗涤后倒入烧杯__________
E.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
F.定容时俯视刻度线_____________
某学生用已知质量y g的表面皿,准确称取w g NaOH固体。他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上放(w+y)g砝码,在左盘的表面皿中加入NaOH固体,这时指针偏向右边(如右图所示):
(1)下面他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_____。
(2)若称取的w g NaOH刚好可配制0.5mol·L-1NaOH溶液500mL。在下列配制500mLNaOH溶液过程示意图中有错误的是(填操作序号)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想将少量Cl2通入Fe2+和I-的混合溶液,来探究Fe2+和I-的还原性强弱。
【提出假设】
假设1:;
假设2:;
假设3:Fe2+和I-的还原性一样强。
【验证假设】
⑴利用以下装置进行试验,
实验必需的装置是:A(按氯气流向的顺序用序号书写)
⑵实验开始后,控制通入少量氯气,通过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能或不能)判断反应的先后顺序。
⑶请在下表中填写实验步骤及预期现象与结论。
实验步骤 |
预期现象与结论 |
取少量反应的溶液置于A、B两支试管中; 向A试管中滴加; 向B试管中滴加: |
①若 则假设1成立 ②若 则假设2成立 ③若 则假设3成立 |
⑷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控制各反应物的用量。该小组称量1.52gFeSO4(M=152g/mol)和1.66gKI(M=166g/mol)固体溶于水中,为了验证上述假设,通入的氯气的体积最多不能超过。(标准状况)
⑸有同学质疑,上述实验只能验证氯气分别与Fe2+和I-反应的速率的大小。并不能证明Fe2+和I-的还原性强弱。于是提出另一验证方案:往KI溶液中滴加溶液,如果能发生反应,就可证明二者的还原性强弱,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