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洗气:除去CO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放 ;
(2)检验:证明CO中混有CO2,装置内应盛放 ;
(3)集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比空气轻的气体时,气体应从装置的 端通入(填“A” 或“B”,下同);若收集比空气重的气体,则气体从 端通入。若用排水法收集O2时,瓶内应先装满水,气体从 端通入。
(4)贮气:若要用水将装置中的氧气排出进行实验时,水应从 端通入。
(5)量气:若要测定实验室制得的少量O2的体积,则应在瓶内先装满水,再将O2从 端通入。
.
某同学采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证明了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了NO。实验时,先向注射器内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排净注射器内的空气,迅速将带有铜丝的橡皮帽盖上,一段时间后,注射器内有无色气体产生。
(1)请写出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若证明无色气体是NO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
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之一。目前,有一种治理方法是在400 ℃左右、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用氨把一氧化氮还原为氮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每有10mol N2生成,被还原的氧化剂为_______mol。
(3)若将上述稀硝酸换成浓硝酸,其生成的气体为,将此气体通入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 |
①用砂纸擦后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液中滴加酚酞 |
A.浮于水面,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动,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
②向新制的H2S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
B.产生大量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 |
③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 |
C.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
④镁带与2mol·L-1的盐酸反应 |
D.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
⑤铝条与2mol·L-1的盐酸反应 |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
⑥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
F.生成淡黄色沉淀 |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仪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内容:请将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一一对应(*填写题给信息表中的序号),写出化学方程式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 |
有关化学方程式 |
|
|
|
|
|
|
(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结构理论简单说明具有上述结论的原因。
(6)请你补充一组事实,说明此周期中另外两种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1装置来一次性完成N、C、Si三种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乙同学设计了如图2装置来验证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A、B、C三处分别是沾有NaBr溶液的棉花、湿润的淀粉KI试纸、湿润红纸。已知常温下浓盐酸与高锰酸钾能反应生成氯气。
(1)甲同学设计实验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选用物质的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_;
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B处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SO2气体中是否存在CO2气体,应采用的方法是()
A.通过澄清石灰水 |
B.先通过小苏打(NaHCO3)溶液,再通过石灰水 |
C.先通过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通过石灰水 |
D.通过品红溶液 |
铁不能与冷水反应,但能与水蒸气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铁与水蒸气反应,请你为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反应原理:(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实验装置:回答以下问题(加热装置略去)
装置编号 |
A |
B |
C |
D |
|
装置 |
![]() |
![]() |
![]() |
![]() |
|
装置所起作用 |
|||||
按加热先后从左至右,实验装置连接顺序和导管连接方法 |
装置连接顺序:(填装置编号) |
||||
需要加热的装置 |
(填装置编号) |
||||
实验装置改进:兴趣小组同学根据反应原理改进实验装置,得到相同的结论,如图所示:
问:试管底部是蘸有水的湿棉花,其作用是,蒸发皿内加入的肥皂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