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7月,中国政府停止了对两个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和阿尔巴尼亚的无偿援助;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上述外交行为反映出( )
A.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 |
B.新时期我国外交逐渐摆脱僵化意识形态的束缚 |
C.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直接影响中国的外交方针 |
D.中国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全面恶化 |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
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下图所示“车”字形体演进的基本趋势是( )
A.逐渐形象化 | B.逐渐多样化 | C.逐渐简约化 | D.逐渐国际化 |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
“(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迅速向前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40%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相比之下,美国只提取了大约20%的国民收入。”材料强调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有效性 |
B.二战前苏联的体制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
C.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 |
D.国民收入水平较低是苏联解体的原因 |
下图是“1955—2000年日本GDP增长率变化表”。下列关于图中圈出时段日本经济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采取了“多市场,少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 |
B.由于“泡沫经济”破灭,发展速度开始下降 |
C.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号经济大国 |
D.日本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