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前18号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可形成如图所示的“蜗牛”形状。图中每个“·”代表一种元素,其中①代表氢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⑦所代表的元素中,共有2种金属元素,5种非金属元素 |
B.③④⑤代表的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中,某些化合物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C.①~⑦所代表的元素中,元素④所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最大 |
D.气态氢化物的沸点及稳定性元素④比⑦好 |
在盛有碘水的试管中,加入少量CCl4后振荡,静置片刻后 ( )
A.整个溶液变紫色 | B.整个溶液变为棕黄色 |
C.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 | D.下层无色,上层紫红色 |
现有A、B、C三种化合物,各取40 g相混合,完全反应后,得B 18g , C 49g ,还有D生成。已知D的式量为106。现将22 g A和11 g B反应,能生成D的物质的量()
A、1 mol B、0.5 mol C、0.275 mol D、0.25 mol
下列括号内的气体是需要检验的杂质,检验的方法合理的是( )
A.![]() ![]() ![]() |
B.![]() ![]() |
C.![]() ![]() |
D.![]() ![]() |
下列各组数值或物理量中,都不随水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
A.水的沸点;水分子的数目 | B.水的密度;水的摩尔质量 |
C.水的体积;水中所含原子的数目 | D.水的质量;水的相对分子质量 |
如图表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
B.将t℃时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
C.在t℃,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D.10℃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a、b的饱和溶液所需a的质量小于b的质量 |